我想问问卡尔,蔡司镜头是日本的吗( 二 )


1913年Leitz研发部主任Oskar Barnack打造出传奇性的Ur 。Ur是徕卡相机的原型机,使用电影摄影机的35mm底片,但将格式改为电影格式的两倍长,成为24x36mm,Ur成为世界第一台135格式的相机,纵横比也随之从4:3变为3:2 。
1954年徕卡发布M3,它跨时代的设计影响了往后50年里大部分相机的制造,包括:首款量产插刀接环镜头系统、首创上片拨杆、首创观景窗自动视差补偿与自动框线切换,并且首开相机左右2:3的设计风气,M3的出现全面性的改变了后世相机设计的走向,M3的许多重要特征依然留存到今天的相机设计上 。徕卡(Leica)源自Leitz和Camera,如今徕卡不再局限于相机 。
如果仅仅把徕卡和蔡司放在一起做比较显得形单影只,和他们同一队列的还有Nikon、Pentax、Minolta、Canon等 。比如在1970年代,日本单反相机不仅比徕卡和蔡司在价格上更有优势,在性能参数上也技高一筹,抢走了很多属于徕卡和蔡司的市场份额 。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现在数码相机产品分为了日产和德产两大阵营 。日产相机包括松下合作的便携式数码相机Digilux、D/V/V-Lunx系列;德产相机包括传统的M系列、APS-C画幅无反可换镜头TL系列、全画幅无反SL系列等等 。在经济全球化的镜头,不管是徕卡、蔡司还是其他,所有的零部件不再仅限于一个国家制造,二十来自世界各地 。
那徕卡和蔡司两者的技术来做比较有点矛和盾相比较的意味,他们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短处,仅仅只能拿出各自的产品来做比较 。徕卡和蔡司给时代所带来的巨变和影像是不可磨灭的 。他们本身也变成了斑驳 历史 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他们能不能再坚持100年 。
不知道上面的回答都是为什么而来的,明显不懂 。
如果你问的是单反,那毫无疑问莱卡吊打蔡司,因为蔡司根本不做单反 。
不过你既然问的是技术,那应该指的是光学技术了,这么跟你说吧,二者不是同一档次,我说的是全世界的光学公司都跟蔡司不是一个档次的,当然指的是同类型,你不能说去拿做光源的来跟做镜头的比 。
还有一点要注意,做相机镜头只是蔡司的一个小小分支,大到哈勃望远镜,微观到显微镜,普及到眼镜,还有你在医院看到的西门子最新仪器等等,蔡司都是顶端供应商 。就连大法天下第一的索尼也要抱一抱蔡司的大腿 。
当然莱卡也是十分牛,总的来说德国的光学确实牛,这一点就算美国也不敢托大 。
这俩不好比 。莱卡主要做棱镜,精密仪器,和相机 。蔡司做相机镜头,显微镜,天文望远镜 。业务范围其实不太一样,蔡司的眼镜不错 。
看了各位大神的回答我忍不住说两句 。
这个问题颇有挑起口水战的意味,就像问尼康好还是佳能好一样 。突然想起台湾有个摄影家的话:“诸君默默,让图片说话 。”
这两家的头都不算普通大众的消费头,只是小众的,当然人家的定位也是面向“专业”人群 。在这个全民摄影的时代,这两家都一直坚持着全手动,光这一条就会失去一大半的潜在消费者,厂家难道不明白吗?再说价格也不菲,让大多数普通摄影爱好者都望而却步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买得起或买不起,而是值不值得买 。花十万买套徕卡拍出来的图片就能达到玛格南大师们的水平吗?未必 。花两三万买个蔡师头就能让自己的图片获国际大奖吗?也未必 。然而花同样的钱却有更好的选择和更多的玩法又何乐而不为?
作为镜头的使用者,首先考虑的是这镜头能否满足自己的拍摄需求 。我用尼康或佳能的头是否能满足自己的拍摄需求?是否有必要花多出数倍的钱升级到蔡司?它们之间的成像差异是不是直接影响到了自己的作品?
脱离作品去分析两个世界一流镜头厂商的技术哪家强太抽象了,至少付上自己的作品对比,这样也能让我们这些看热闹的有直观感受 。
负责任地说应该是莱卡,蔡司我也有用过,差别不小,莱卡拍出来的清晰度以及细节方面远远好于蔡司 。
两者拍摄风格不一样,莱卡饱和度高,色彩鲜艳,锐度高,拍人文好 。蔡司拍风景很不错,拍蓝天大海都不需要后期,解析力强,分辨率高 。
蔡司的 历史 更久远 。从图中词条“恩斯特·阿贝”就能看出来(源自焦点摄影百科全书,1968,第1页),德国物理学家,耶拿大学教授,1866年加入蔡司光学厂工作……徕卡的一大核心人物是巴纳克,利用当时广泛生产的电影胶片的便利,设计24*36画幅的小型相机,一路发展成M系列,徕卡公司的光学研发方面也号称是最早引进计算机辅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