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不能造圆珠笔头!( 三 )


【中国能不能造圆珠笔头!】韩系厂商发动的这次产业革命得涉及到圆珠笔的定义:
传统狭义上的圆珠笔其实就是指的油性笔,这种笔对圆珠、圆珠的座体的光滑程度要求极高(其实细小的钢珠制造并没有什么难度,难度在于光滑度、钢珠曲面变化率的工艺控制) 。
敢问现在还有多少人用油性圆珠笔?现在已经是改良水性笔和中性笔的时代了,圆珠笔在各方面属性上都已经沦为鸡肋,可能就剩日本,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等保守国家还在大量使用圆珠笔 。
也就是说水性笔的笔尖厂商已经通过新事物进行了毁灭性地弯道超车 。这是对传统瑞士、日本厂商的高利润的粉碎 。
实际上圆珠笔产业的产值即便像行业协会吹嘘的有600亿人民币,也赶不上IT行业下属细分类别的一个零头,更别说和迅速崛起的人工智能相比了 。
至于笔的钢芯生产商的各家全年利润加起来连 台积电一个季度的利润都不如 。至于其中对圆珠工艺要求较高的油性圆珠笔钢珠生产领域,全年总利润加起来估计连台积电买的一台ASML光刻机的单价都不如 。

就算不提圆珠笔的圆珠已经被水性笔革命杀成了鸡蛋水饺产业 。
整个笔的上下游产业链都已经是夕阳行业了,先不谈产能过剩,敢问今天你是用笔多还是用键盘/触屏多,笔的行业产值的增长幅度还赶不上通货膨胀率,无论是产值、利润还是成长率,这和今天的成长性新兴产业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
如果非要说“笔”还有什么高利润率的例子,那就只有少数几个奢侈品牌了,一年卖不了多少支,比如万宝龙的笔,镶它个一堆黄金宝石的,谁还看你的钢珠啊 。
笔者写这些,也是因为心中的一个质疑,当时这笔专项研发巨款完全可以划拨到芯片光刻机领域、射频芯片领域、先进半导体制程领域、人工智能领域的,可是立项的时候,资源被某些传统钢铁行业的院士给抢到了 。这一大笔钱原本应该有更好的回报的,可惜现在看来回本都够呛 。
日本所擅长的产业大多已是传统夕阳行业,就靠冗长的日吹PPT误导舆论,这类夕阳行业即便产值还不低,利润却是少得可怜或者是负利润 。
所有的日本冶金、材料、电器企业的利润加起来还不如三星电子(投行预计三星电子2017年第2季度利润将超过116亿美元,直逼工商银行),大把的日企靠做假账 骗可转债成为不死僵尸(资不抵债的东芝集团面临退市的概率不小,诚信危机太严重,恐怕连僵尸企业都做不成) 。
中国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必须集中精力抓住主导未来经济的新兴产业,多向美帝硅谷学习,才有弯道超车的机遇 。
然而在一个已经杀得很成熟的传统产业拼命往往是事倍功半,一个国家的资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笔者不反对在任何科研领域拼资源,但是应该集中资源按优先次序进行攻关,这是新兴国家在经济人力物力资源配置领域的一个基本原则 。

既然油性圆珠笔的钢珠做成功了,中国从此可以继韩国之后,进一步把“笔”这个夕阳产业从地板价杀到地狱价,把韩国、捷克厂商的利润打到零,把日本、瑞士厂商的利润杀到负值 。
圆珠笔是怎样制造出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采访人员们进行战地采访时,往往为没有理想的书写工具而烦恼 。自来水笔常因为无墨水不能书写,而铅笔的质量还不过关,不耐磨 。人们迫切需要有一种新的书写工具来取代铅笔和自来水钢笔 。不久,匈牙利采访人员莱兹·比洛根据油性渗透的原理,采用油溶性颜料,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制造出第一支圆珠笔,人们称之为“油溶笔” 。
当时,匈牙利在德国法西斯的胁迫下已加入了轴心国联盟 。富有正义感的比洛便在英国申请了专利权 。继而又把专利权卖给美国爱弗释公司 。战争年代,专利权无人过问,英国皇家空军飞机制造厂秘密地生产了世界上第一批商品油溶笔 。差不多同时,美国冒险家密顿·雷诺也看中了油溶笔,便在芝加哥秘密设厂生产,并且在各地的百货商店大量出售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雷诺为了逃避国际法的追究,带着大量的油溶笔周游各国 。谎称笔是用原子能制造的,永远写不完等等 。于是“原子笔”在五大洲广为流行 。而这场专利权官司打了很久才了结 。这时,爱弗释公司已无法改变“原子笔”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只能根据笔的某些特征,取了一个相近的音,那就是现在人们说的圆珠笔 。
圆珠笔是哪年发明的?圆珠笔1943年发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