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赏析( 六 )



二.唯美的诗情画意《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歌曲名 , 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 , 原词已失传 。张虚若却以歌曲名中的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作为诗的中心内容展开创作 , 可谓别具一格 。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 , 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 , 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家游子的离愁别绪 。这首诗因月起笔 , 以月落结 , 首尾呼应 。
把天空和地上的明月、江流、青枫、白云到水纹、落花、海雾等等众多的景物 , 以及游子、思妇等种种细腻的感情 , 通过环环相扣、连绵不断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 。由春江引出海 , 由海引出明月 , 又由江流明月引出花林、人物 , 转情换意 , 似断似续 , 使诗歌既完美严谨 , 又有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语言清新优美 , 韵律宛转悠扬 , 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 , 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 可谓意境绝美 , 蕴意深远 , 耐人寻味 。
读来诗中有画 , 把人带入到诗作所织构而成的画卷之中 。此诗之前从没有人把一轮江月写得如此凄美多情 。在诗歌发展还找不到前进方向的唐前期 , 《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照千古的一轮明月 , 照亮了盛唐时期诗律的路 , 催生了诗国的辉煌 。
而此诗之后 , 仍然无人能把春江花月夜刻画得如此完美无缺 。沧海变桑田 , 江月依旧在 , 诗篇永不朽 。诗中有好多名句被后世诗人所引用或化用 。比如 , 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 , 白云千载空悠悠”是不是有“白云一片去悠悠 , 青枫浦上不胜愁”的影子;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也许是从“春江潮水连海平 , 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来;李白的“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 , 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都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迹 。

三.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唐诗的国度里 , 有把田园山水写得很美的 , 有把思乡之情写得很浓的 , 有把人生哲理写得很深刻的 。但能把景、情、理巧妙融入一首诗中的应该张虚若是第一人 , 可谓空前绝后 , 填补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以月为中心媒介 , 同时写男女双方两地相思 , 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于同一首诗的空白 。更是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的景物诗 。
当诗人站在春江边 , 遥望一往无际的江天一色和一轮明月时 , 空明寂寥的夜晚 , 似乎心也是那么的透彻 , 思绪万千:发出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疑问 , 开创了用诗探究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一般来说 , 写到这里已经很了不起了 , 但诗人还不满足于此 , 紧接着马上作答了人生和江月的一个客观规律:“人生代代无穷已 , 江月年年望相似” 。这就告诉我们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 , 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相对永久的 ,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 , 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 , 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不知江月待何人 , 但见长江送流水” , 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 。
人生代代相传 , 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天空 , 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 , 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月光下 , 只有大江奔腾远去 , 从而让诗篇也生波澜 , 将诗情推向一个更深远的境界 。
【《春江花月夜》赏析】正所谓江月有情 , 流水无情 , 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描写大自然景色转到了感悟人生景象上 , 再由月和江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上 。所以说这里的诗句 , 读来眼前一亮 , 充满着人生与自然的哲理 , 表达了一个关于时空、人生意义这一宏大厚重的主题 。它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