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案( 四 )


这样不断生长 , 它已长成了榕树林 , 占地达16亩 。被当地人称为“神树” 。“天堂中的乐园” 。
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 , 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
二.自由读课文 , 掌握生字新词 。
1.指名读文 , 读准字音 。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自学生字 , 掌握字形 。
重点指导:梢:形声字 , 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 , 注意与“瑕”区分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借助工具书解决 。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 , 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 , 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 , 接待、应付不过来 。文中指鸟太多 , 看不过来 。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 , 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 , 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 , 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 , 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 。
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学生汇报: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 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 众鸟纷飞的景象 。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 , 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 , 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 。鸟很多 , 鸟的天堂——板书 。
)2.这节课 , 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 , 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 , 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 , 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 , 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 , 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 。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
(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 , 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 , 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
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
(二)汇报交流 。。
《鸟的天堂》教案

鸟的天堂教案

文章插图
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人教版教案
一.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 。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 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
3.边读边想象画面 , 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 ,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三.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 , 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 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教学挂图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 整体感知
1.出示图片大家看 , 这是巴金作品《鸟的天堂》的巨型书雕 。记得1933年 , 著名作家巴金来此游览 , 曾写下《鸟的天堂》一文 。

2.出示温故习题:在这篇文章中 , 作者写道两次去了“鸟的天堂” , 第一次是在(填时间) , 看到了 , 第二次是在(填时间) , 看到了。
3.假如我们站在巨型的书雕前 , 面对的是一群前来观光的游客 。你能不能上温故习题补充完整 , 在其前面再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