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危亭 八六子(秦观)( 三 )


三.赏析:这是秦观写于元丰三年(1080)的一首怀人之作,当时秦观三十二岁,孔子有云:“三十而立 。
”而他此时还未能登得进士第,更未能谋得一官半职 。在这种处境下,忆想起以往与佳人欢娱的美好时光,展望着今后的路程,使他不能不感怀身世而有所慨叹 。从艺术上看,整首词缠绵悱恻,柔婉含蓄,融情于景,抒发了对某位佳人的深深追念,鲜明地体现了秦观婉约词情韵兼胜的风格特征 。
“八六子”是词牌,始见于《尊前集》中所收的杜牧之作 。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处平韵,下片五处平韵,共八十八字 。通常以秦观的此作为定格 。
四.作者介绍: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 。
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 。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 。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 。
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 。
秦观《八六子》全文

倚危亭 八六子(秦观)

文章插图
《八六子》 秦观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公时,怆然暗惊 。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注释]1.危亭:高耸搂亭 。
2.铲:消除 。3.青骢:骏马名,指行人 。4.红袂:红袖,代指女子 。
5.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 。6.娉婷:姿容娇美的样子 。7.怎奈向:奈何 。
8.翠绡:碧丝纱巾 。9.销凝:销魂凝魄,极度伤神达意 。10.黄鹂:黄莺 。
[评析]这是一首写离别相思之情的词作 。词人曾与一位歌女有过恋情,久别之后倍加思念,于是倚危亭,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但现实是无情的,美好的回忆之后,就会陷入更深的愁恨之中 。起句直入主题,用一个“恨”字将离愁与芳草相联系,被后来评论家称为“神来之笔”;“柳外青骢,水边红袂”是虚景实写,然而色泽鲜明、画面清晰 。下片无端怨天,看似无理,实则有情,而且正是作者那种不能自制的痴呆之情;结句“黄鸾又啼”,是怨其啼声扰乱了词人凝神相思,还是因鸟啼春归之愁而更愁?作才含而为露,留给了读者足够的想像空间,饶有余味 。
本词抒写离别相思之情 。上片由登亭眺望,见春日芳景而引起对与情人分别的无限遗憾 。换头三句追思当时欢聚的乐事,写得风情摇荡,幽美凄清 。“怎奈向”三句感叹梦断香消,她景已逝 。
结处融景入情,表达对情人的无限怀念 。开篇以景起,出笔突兀 。“恨如芳草”两句,兼有写景与比喻两意,意象很美,思巧语也巧 。“念柳外”两句已彩锦丽,“青骢”对“红袂”,暗示出当时心情的欢快明朗 。
全词用语含蓄,意象朦胧 。
八六子 秦观
倚危亭 八六子(秦观)

文章插图
宋神宗元丰年间,秦观在扬州意外地遇上一位多情的女子 。一帘幽梦,十里柔情,时时萦绕在他的心头 。
以芳草喻愁,是诗词常用的手法,这里秦观却用“划尽还生”四字把它强化到极点,因此前人称之为“神来之笔” 。恋人分别了 。往日的欢娱,变成了流水;断了的琴弦,何时能续上?面对片片飞花、蒙蒙残雨,他几乎失魂落魄 。正在此时,恼人的黄鹂又在耳边叫了起来 。
打起黄鹂儿,莫教枝上啼 。
求秦观的八六子(倚危亭)的翻译
倚危亭 八六子(秦观)

文章插图
八六子秦观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译文:凭依高高耸立的楼亭,离恨,就像那萋萋芳草,铲不尽,复又生 。
至今思念,那柳烟之外,骏马即将启程,与池水映照的女子依依惜别,难舍难分,悲痛欲绝,黯然销魂 。好没来由啊,天生丽质,是那样的玉立亭亭,夜晚,月色朗朗,映照着那闺阁的帘幔,帘幔之中,美人梦境幽幽,梦见那春风如水,十里柔情 。无可奈何呦,欢娱渐渐随流水而去,素琴正悠扬,弦声猛然间断,翠绿的丝绢香销色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