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具体工作计划( 二 )


4.两个综合与实践活动: 有趣的拼搭,丰收的果园 。5.期末复习:重点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整理过程,初步感受复习整理的意义和价值 。教材分析: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
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 。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多少、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知道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不同;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上、前后、左右,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 。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 。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
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
(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 。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篇

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具体工作计划

文章插图
工作计划的本身就是一个框架,只有把工作放在框架里,才能从各个方面进行全盘考虑和分析评估,对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设置应对预案 。以下是我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
从同学们的学习和考试检测中发现影响本班学习掌握的因素较多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认识钟表、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