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苏轼( 五 )


”苏东坡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仿佛是一扇古铜色的门 。我推门而入,仿佛看到苏轼站在时空虚空的另一头向我掂须微笑 。一首《念奴娇》,将豪放派诗词艺术推至了顶端 。
苏轼泛游赤壁,留下的是两篇名赋与一首怀古之诗词 。读《赤壁赋》,读到“叹吾生只须臾”两句,忍不住启唇轻诵 。当时呈现在东坡面前的应是怎样一番景象啊,使得那感概遁着千年贯穿古今的线索而来,在我面前停格,打动的是自古而来千万的文人墨客 。
在《后赤壁赋》中上下颉颃翻飞的黒雁,不仅入了苏轼的梦,更是让我心头一悸 。若不是苏东坡,北飞的雁儿又怎会名垂千古?苏轼善文,更善感概啊 。若只是犷野豪放与荡气回肠,苏轼这千年前的男子并不会倾了我的心 。
你不会不知那悲怆凄痛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这深情的悼亡词,是东坡为亡妻王弗所作 。那描绘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毛笔,写起旧人描眉的动作,竟如此深入骨髓 。
且看那“小轩窗,正梳妆”,那“那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都是无法离世的痛楚与哀愁 。遒劲的风吹过荒山野岭,吹过王弗安眠的地方,你可听到苏轼哽咽中念诵的词句“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在苏轼的一生中,乌台诗案是他征途日渐消沉,文技每况愈上的转折点 。
黄州,一个凄凉的城,囚住了苏轼的形,却囚不住他的神 。他自比孤鹏,在梧桐树枝头飞过,哀鸣,愤懑不平 。“谁见幽人独往来”,东坡不忧亦不恼,甘做幽人,独来独往,“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不攀高枝,不附权贵,气节让他不肯择木而栖 。“缺月挂梳桐”他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明月松间照”时,他把酒临风 。
任长廊上的清风贯穿春秋,苏轼不觉苦闷,有词足矣 。苏轼,他是古代的学者,他有一往情深和高洁的气节 。千年后的我懂得他,在他的笔锋间如痴如醉 。
哪怕今后阅文无数,苏东坡在我心中的位置,也是无可取代的,我坚定!我眼中的苏轼“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东坡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仿佛是一扇古铜色的门 。我推门而入,仿佛看到苏轼站在时空虚空的另一头向我掂须微? 。
作文《我眼中的苏轼》

我眼中的苏轼

文章插图
去年在乐山凌云寺曾看到东坡先生的自赞:心是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我平生功业,黄州儋州惠州 。
问我平生功业,黄州儋州惠州,坡翁的自况可谓妙绝 。后来,发现《百家讲坛》里有专论苏轼的节目,喜欢得不行,而且爱屋及乌,连康震也一并喜欢 。只嫌电视里看不尽兴,特意到网上下载,一饱眼福后舍不得删除,宝贝似的留在文件夹里 。我开始更多地关注起这位名满天下的大文豪来 。
翻开《古文观止》,专拣苏轼的文章读,边读边问自己,守着这样的宝藏,早干嘛去了?看到我兴兴头头的样子,他又买来《东坡志林》,告诉我《观止》上的文字固然好,但对于了解一个人仍有局限性 。好比出席社交场合的正装,一板一眼之余,终不够洒脱自如 。而《志林》上多是东坡的日常笔记,又像居家的便装,正好弥补了正装的缺憾 。
一番话说得我信服加感动,到底是知音 。读过《东坡志林》,我心中的苏轼渐渐活了起来 。我不是做学问的人,对他的兴趣不是因为需要,更多出自直觉的喜欢 。
我曾怀着无限的景仰,为苏轼咏过一首不成调的小诗: 是谁 披一蓑烟雨而来 从蜀中那个 山如眉黛的城 父亲盼你甘为扶手的苦心 缚不住少年脱颖的才思 笔下有奇峰跌宕 直逼入京城络绎的浮云 凌虚台开阖今古 西子湖泼洒深情 世人都惊艳你的聪敏 聪敏的心却拗不过倔强的头颅 乌台狰狞的帷幕下 素日亲近的文字突然倒戈 成为你的敌人 御案上号角响起 开启你兹游奇绝的征程 桔自为桔,不必淮南淮北 他乡故乡,何需醉里去寻? 看!临皋亭畔的洪波中 一样有岷江雪水奔腾 东坡上菜畦碧绿 你挽着衣袖,且耕且吟 纤毫往江里一掷 激起千年的惊涛拍岸 和赤壁不朽的回声 苍黄反复间 权柄的两端你都不肯趋奉 独立就独立个彻底吧! 囹圄哪里锁得住 你不羁的精魂 几枚暖肚饼佐酒 将半世的颠沛流离 和着岭南的荔枝一齐咽下 睥昵沧桑的眼中 依旧是―― 罗浮山下四时春 辗转一观,晓罅隙之尘飞 徐行一啸,载千年的阴晴 翻开厚厚的典籍 让我聆听你赤历历、活泼泼的谈笑 和清风明月一道 永恒…… 尽管屡遭贬谪,苏轼始终是江山风月永恒的发现者和拥有者 。比起李白、刘禹锡吞山吐岳式的豪迈,苏轼的达观是平实的 。他脚下踏着的不是盛唐的土地,而是偏安一隅、国力积弱的宋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