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母戊鼎和司母戊鼎的区别有哪些( 二 )


后母戊鼎和司母戊鼎的区别 关于后母戊鼎和司母戊鼎的区别1、自郭沫若先生给司母戊鼎命名之后,这一名称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一直被沿用,称为“司母戊大方鼎”,又因为这座鼎意义非凡,是我国考古学商的伟大发现之一,司母戊鼎的名称也被写进了历史课本,河南安阳作为宝鼎的老家,也在殷墟博物馆内建造了一个赝品,并写上了“司母戊”这几个字 。
2、但在后来,经过了多为历史、文字学者的研究,认为“司”应该做“后”解,在古汉字中,司和后其实是一个字,而“后”主要指的是皇后,前后的后则是用现在已经废除的“後”来表示,所以这里应该是“后母戊”,意思是“伟大、令人尊敬的”,确定了这一含义之后,不管是博物馆还是课本上这一方鼎的名称都改为“后母戊鼎” 。
3、后母戊鼎介绍:后母戊鼎是商朝后期的一件青铜铸品,于1939年的时候在河南省安阳市五官村出土,顶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重达832.84千克,鼎身四周刻有饕餮纹和盘龙纹,工艺精巧,十分威严,其主人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 。
解谜后母戊鼎和司母戊鼎的区别 司母戊鼎怎么就变成了后母戊鼎后母戊鼎是国家之大器,很多的人也都说了,这个玩意是真的厉害,现在来说也是无价之宝,最近有人说了,这个后母戊鼎好像不止一个呀,还有一个叫司母戊鼎,那么这个司母戊鼎和后母戊鼎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老哥也别错过了,速度来借吧!
后母戊鼎和司母戊鼎并无区别,他们就是一个东西,司母戊鼎又叫后母戊鼎,这完全就是一个东西嘛 。那么这个司母戊鼎后来又是怎么变成后母戊鼎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吧 。
最初给该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称其为司母戊鼎,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 。另一著名学者罗振玉也曾认为:“商称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 。”于是,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来了 。但争议一直不断,有多位学者提出,“司”字应作“后”字解,因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个字 。于是在此后出版的《辞海》对“司母戊鼎”作了这样的描述:商代晚期的青铜器,鼎腹内有铭文“司母戊”三字(或释“后母戊”) 。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做 。如今,把“司”改为“后”,实际上是否定了从前把“司”理解为“祭祀”的说法 。大部分专家认为“后母戊”的命名要优于“司母戊”,其意义相当于“伟大、了不起、受人尊敬”,与“皇天后土”中的“后”同义 。改为“后母戊”,意思相当于: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 。
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后母戊鼎正式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移至该馆,亮相时鼎前的标牌已赫然显示“后母戊鼎” 。央视播出后,随即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司”“后”之争也由学界扩展到社会争论,令人尴尬的事情出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殷墟博物苑、中国文字博物馆三个中国举足轻重的博物馆,在展示同一件青铜大鼎(殷墟、文字博物馆为复制品)时,出现了不同的称谓,位于首都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称“后母戊鼎”,而在其出土地——殷墟、国内唯一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它的释名为“司母戊鼎” 。
司母戊鼎和后母戊鼎是一个吗司母戊鼎和后母戊鼎是同一个,只是叫法不同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
商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 。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 。以云雷纹为地,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部周缘饰饕餮纹,柱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 。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