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诞生的原因是啥( 三 )


4、宋代,“关陕尽失,无法交易”,茶马互市的主要市场转移到西南 。
据史书记载,唐时藏人就有了饮茶的习惯 。到了宋代,“茶马互市”成为藏汉民间交往的主要贸易活动 。因此,进藏路线也称“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有川、滇两条,一是四川雅安产的砖茶(获茶),以康定为集散地,马帮由此上路,经甘孜、昌都到拉萨,转运西藏各地:另一是云南版纳、思茅产的砣茶(碗茶),以大理为集散中心,商队由此上路 。经丽江、中甸、德钦到西藏的邦达、察雅、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再转运江孜、……日喀则、阿里等地 。
5、元朝,大力开辟驿路、设置驿站 。
根据《汉藏史集》记载,从汉藏交界处起直到萨诩以下,共设置27个大驿站,仅朵甘思宣慰司(下辖今青海玉树、甘孜州北部、昌都地区北部、那曲地区北部等)下就设立9个人站 。驿站是接待和迎送以金字使者为主的过往旅客的机构,也是萨沙的帝师、本钦以及蒙古和西藏的使者们来往的道路 。各大站负责的区域中又设若干小站 。各小站间的距离,大约为骑马者一大的路程 。备站户以乌拉差形式确保驿站供应和应差 。大站几千户,小站几百户 。
6、明朝继续加强驿道建设 。
【茶马古道诞生的原因是啥】明代丽江木氏土司占据中甸,滇商每年从丽江、鹤庆、大理、普洱运来茶、糖、铜器、粮食、副食品到中甸、康南、江卡、盐井等地销售,又从这些地区运出羊毛、酥油、藏香、氆氇和虫草、麝香等山货药材,贸易往来十分频繁 。明永乐五年(1407),下令藏区阐化王,护教王、赞善王和国师率川藏各族合力恢复驿站,并开辟雅州(今雅安)乌思藏驿站,使中原通往乌思藏的驿道保持在南北两条 。无论南道北道,昌都是必经之地 。当时昌都的重要驿站有朵甘、灵藏、笼答、上下邛部等 。
7、清朝将西藏的邮驿机构改称“塘”,对塘站的管理更加严格细致 。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西藏地方政府要求在中甸互市,得到清朝皇帝的批准,中甸正式立市,商号、喇嘛藏商、古宗驮队相继出现,矿业、手工业在中甸得到发展,外来客商不断增多,中甸成为滇藏贸易的主要市场和商品集散地 。清朝对驿站规模、人户多寡、住宿情况、地理环境进行造册登记,还增辟了西宁经玉树、昌都至拉萨的入藏驿道 。《清史稿》记载,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为驱逐准噶尔军入侵,清王朝派兵进藏,修建和改善了康定至拉萨的驿道 。1910年,驻藏大臣联豫派臧汉官员查看拉萨至昌都道路情况,并报告清王朝请将这条路修成“宽一丈五,能通牛车两辆为度”,但清王朝无力实施 。咸丰、同治年间 。因为战乱,商道阻塞,清末民国初又有恢复 。
8、清末民初,茶商大增 。
商人除藏商外,还有汉族,纳西族等,商人将茶叶、食盐、布匹等运进西藏,再将藏区的兽皮、药材等土特产品运往川、滇两省 。在藏区往返运货,有时还得雇请人力背运和牦牛驮运,遇到江河激流只有靠溜索和牛皮船 。
9、抗日战争中后期茶马古道的情形 。
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抗日战争中,尤其是1942年缅甸陷入日本侵略军的魔爪,中国当时唯一的一条国际交通道路滇缅公路被截断,从丽江经西藏再转道至印度的茶马古道,顿时成为抗日战争中后期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一时间沿途商号林立,马帮云集,其繁忙景象非今日所能想象 。滇藏运输线上,每年马帮达一万多匹,双程运量,每年一千多吨,财贸总值每年近一千余万元 。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条神秘的古道,其源头在思茅,她向南延伸到东南亚;向北直达昆明,入昆后可快马直上北京;往西蜿蜓直上青高藏原 。她具有悠悠1800年的沧桑历史……古道沿途高山逶迤,峡谷纵横,风光旖旎,气候多变,民风古朴,她曾经见证过普洱茶贸易的盛衰,她是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的重要载体 。她,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源头翠云区、普洱是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中心 。普洱茶和其他产品交换流通以马帮为主要驮运工具,是中国民间国际贸易、茶文化交流的通道 。古道由思茅为始发点,经景东、大理、丽江、中甸等进入西藏,沿途为人烟稀少的高山深谷,原始森林,险绝的雪山,炎热的澜沧江、李仙江、元江、金沙江河谷,哀牢山、无量山、梅里雪山,海拔从普洱茶的产区千余米到4千多米 。古道莽莽苍苍,悠悠漫漫,让世人深深感受到开道者的艰辛与无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