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24小时的叫法是哪些( 二 )


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生活之美 , 被古人融入十二时辰点点滴滴 。吃货的十二时辰 , 北京十二时辰 , 杭州十二时辰、晋江十二时辰 , 珠海十二时辰 , 大理十二时辰 , 高校十二时辰
日晷仪也称日晷 , 是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 , 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 , 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 , 是中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 。但在史籍中却少有记载 , 现在史料中最早的记载是“汉书·律历志·制汉历”一节:太史令司马迁建议共议“乃定东西 , 主晷仪 , 下刻漏” , 而“汉书·艺文志”中列有晷书34卷 , 但仅存书名 , 而无内容 。中国古代的计时器:圭表、日晷、漏壶、浑天仪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没一个时辰儿不挂念 , 没一个夜儿不梦见 。”《西游记》第四九回:“这等干 , 只是忒费事 , 耽搁了时辰了 。”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三章:“这就叫:不是不报 , 时辰不到 。”
宋朝苏轼 《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今来所创置钤辖司前一闸 , 虽每遇潮上 , 闭得一两时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闸者 , 自须先期出入 , 必不肯端坐以待闭闸 。”
清朝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昼短夜长 , 差了三个时辰了 。”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半个时辰前 , 他陪伴天子酣宴 。”
天干地支
干支本源于“干枝” , 可以想象成茂密的大树 , 大树有树干——“天干”10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有树枝——“地支”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这22个汉字就组成了一套记录时间的工具 。
古代一天十二个时辰分别叫什么?古代一天十二个时辰分别称呼如下:
1、夜半
23:00-01:00丨子时
释义:
夜半 , 又名子夜、中夜 , 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此时 , 灯火幽暗 , 夜色阑珊 。
2、鸡鸣
01:00-03:00丨丑时
释义:
鸡鸣 , 或曰荒鸡 。此时 , 轻风拂过梦境 , 万籁俱寂 。偶有几点寒鸦惊起 , 绕树三匝 , 飞掠皎皎明月 。
3、平旦
03:00-05:00丨寅时
释义:
平旦 , 又称黎明、日旦 。此时 , 天色朦胧 , 尚未破晓 。大地漆黑幽暗 , 天上微微发白 。
4、日出
05:00-07:00丨卯时
释义:
日出 , 亦称破晓、日晞 。此时 , 太阳跃出地平线 , 光耀大地 。古代官员上早朝 。衙门口点名时 , 恰是卯时 。故而将“点卯”称为上班报道的说法 , 沿用至今 。
5、食时
07:00-09:00丨辰时
释义:
食时 , 亦称早食、宴食 。这一时段 , 正是古人”朝食“(吃早饭)之时 。秦汉时期 , 民间一天两顿 , 以”朝食“为主餐 。
6、隅中
09:00-11:00丨巳时
释义:
隅中 , 也叫做日禺 。此时 , 临近中午 , 大雾散去 , 艳阳当空 。
7、日中
07:00-09:00丨午时
释义:
日中 , 又名日正 。此时 , 太阳行至中天 , 烈日当头 。上古时期 , 人们把这一时段作为到集市去交易的时间标志 。
8、日昳
13:00-15:00丨未时
释义:
日昳 , 又名日央、日仄等 。此时 , 太阳偏西 , 以中天为界 , 与隅中相对 。
9、晡时
15:00-17:00丨申时
释义:
晡时 , 或曰夕食、馎时 。是古时汉人吃第二顿饭的时段 。
10、日入
17:00-19:00丨酉时
释义:
【古代24小时的叫法是哪些】日入 , 又叫日没、日沉 。此时 , 太阳即将落山 , 夕阳西下 。古人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 。
11、黄昏
19:00-21:00丨戌时
释义:
黄昏 , 亦称日暮、日夕 。此时 , 夕阳沉没 , 万物朦胧 , 一更欲黑而未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