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原产地是哪国( 二 )


一般普遍认为 , 番薯的在明代时期引入中国 , 中国引进番薯第一人是陈益 , 据史料记载 , 陈益是广东东莞虎门北栅人 , 明万历八年(1580年) , 他身着布衣 , 肩搭包裹 , 搭乘友人的商船从虎门出发前往安南(今越南) 。
到达安南后 , 当地酋长接待他们时摆出一道官菜 , 这道菜香甜软滑 , 除了非常可口外 , 还能充饥 , 这便是番薯 。
陈益此后便特别留心番薯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 , 两年之后的1582年 , 他冒着杀身的危险 , 收买酋卒 , 将薯种藏匿于铜鼓中 , 想偷偷带回国 。陈益在其祖父位于虎门金洲小捷山山腰的坟墓前购置了35亩地 , 开始大面积种植番薯 。
成功收获后 , 他决意要把这种食物广为传播 , 并将自己的寿穴也选在薯田边 , 要与番薯长相厮守 。陈益作为“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 , 为我国开辟粮源 , 贡献重大 。
明时 , 多年在吕宋(即菲律宾)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 , 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 , 块根“大如拳 , 皮色朱红 , 心脆多汁 , 生熟皆可食 , 产量又高 , 广种耐瘠” 。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 , 土地贫瘠 , 粮食不足 , 陈振龙决心把甘薯引进中国 。
航行七天 , 于农历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厦门 。甘薯因来自域外 , 闽地人因之称为“番薯” 。陈氏引进番薯之事 , 明人徐光启《农政全书》、谈迁《枣林杂俎》等均有论及 。
番薯传入中国后 , 即显示出其适应力强 , 无地不宜的优良特性 , 故能很快向内地传播 。十七世纪初 , 江南水患严重 , 五谷不收 , 饥民流离 。
彼时 , 科学家徐光启因父丧正居住在上海家中 , 他得知福建等地种植的番薯 , 是救荒的好作物 , 便自福建引种到上海 , 随之向江苏传播 , 收成颇佳 。
陈振龙的五世孙陈川桂 , 在康熙初年把番薯引种到浙江 , 他的儿子陈世元带着几位晚辈远赴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广泛宣传 , 劝种番薯 。据记述 , 陈世元在山东胶州古镇传授种植番薯的时候 , 亲自整地育秧 , 剪蔓扦插 , 到秋天收获 , 得薯尤多 ,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 , 竞相种植 。番薯在华北地区便很快推广开来 。
清乾隆时期 , 不少地方都是由官方提倡栽种 。在直隶、更由皇上“敕直省广劝栽植” 。由于朝野上下积极推广 , 番薯很快在全国广为传种 , 并成为中国仅次于稻米、麦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 。1733年 , 番薯传到四川 , 1735年传至云南 , 1752年传至贵州 。此后 , 番薯踪迹遍布西南 。
营养
有观点提倡番薯应连皮吃 , 因番薯含有丰富的钙质和多酚 。烹煮前应彻底将皮洗净 , 连皮煮熟食用最能吸收营养;且因番薯较少加农药 , 可购买品质较好的番薯 , 带皮烹煮食用 , 更能吸收到完整营养 。地瓜皮含丰富的黏液蛋白等多糖类物质 , 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保持血管弹性 , 预防血管硬化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
橙黄色的番薯是因为当中的β-胡萝卜素 , 但不是所有的番薯都是橙黄色的 。除了有紫心番薯之外 , 在乌干达的番薯却是白心的 , 因为当地的气候令胡萝卜素含量较高的物种无法成长 , 但可以生长的物种却只会制造大量碳水化合物 。
红薯含有众多膳食纤维 , 在肠道内无法被消化吸收 , 能增强肠道蠕动 , 另有一种氧化酶物质 , 这种酶容易在人的胃肠道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 如红薯吃得过多 , 会使人腹胀、打嗝、放屁 。
红薯是β-胡萝卜素最丰富的天然来源之一 , 到达人体内会转化为维生素A 。维生素A对人体免疫系统和至关重要 , 而且也可以保持眼睛健康 。
食用
在东亚 , 烤红薯是流行的街头食品 。在中国 , 红薯 , 通常是黄色品种 , 在冬天用大铁桶烘烤 , 作为街头食品出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