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的对接原理是什么( 二 )


总之,空间交会与对接过程一般是首先由地面发射追踪航天器,由地面控制,使它按比目标航天器稍微低一点的圆轨道运行;接着,通过霍曼变轨,使其进入与目标航天器高度基本一致的轨道,并与目标航天器建立通信关系;接着,追踪航天器调整自己与目标航天器的相对距离和姿态,向目标航天器靠近;最后当两个航天器的距离为零时,完成对接合拢操作,结束对接过程 。
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原理2因为在飞船上一般都配有相对位置的导航系统,而它的核心就是Lider(激光测距),也叫做激光雷达,(做房屋设计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有一个测距仪就是和这个原理一样,只不过Lider更加的复杂一些),Lider一般由激光发射器和探测器组成 。
Lider(激光测距)
当探测前方物体时,Lider首先会发出一束激光,激光频率一般在可见光之外,当激光打到物体上时会被反射回来,被探测器捕捉到,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两个数据,一个是距离信息,这可以是我们测算出飞船和空间站之间的时间间隔,激光所走的路程就是光速乘以时间,C*T,这样一来一回,前方物体的距离就是C*T÷2,当然这是理想的情况下 。
而实际情况下,激光并不是发射出去之后就反射回来的,因为只有在物体的表面是完美镜面,以及和发射的激光垂直的时候,才有可能,现实中物体表面会有极细微的凹凸不平光线产生漫反射,所以只有其中少部分的光会反射回来 。
所以,我们能得到的第二个信息就是反射光的强度,当飞船接近空间站时,会不断的在一个类似于圆锥形的范围内发射激光,探测前方视野范围内物体每个点的距离和光的强度,当图像上的颜色越接近白色时,就说明光越强,反之就会变弱,而且距离图像是由一系列的点组成的,因为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前方物体的3D信息,这样的情况下飞船就可以根据这两种数据来分析空间站的位置 。
为了更加的准确,空间站还做了一些特别的处理,帮助飞船定位,首先是三个回射器,供飞船在远距离定位空间站,每个器的内部分布了7个直角反射镜,直角反射镜由3个互相垂直的镜面组成,无论光线从哪个方向射来,都会经过三次反射,按照原来的方向反射回去,如此一来就减少了散射,所以这三个位置的光强会特别强 。
回射器在现实中已经有很多应用,比如自行车尾部的反射灯 。
三处回射器,一个呈45度朝向上方,一个朝向下方,另一个朝向前方,三个回射器的位置也是事先约定好的,空间站还在中距离和近距离为飞船准备了两组反光点,每组反光点都按固定的位置摆放,有些反光点会突出出来,帮助飞船定位三维坐标,根据Lider传感器的数据,飞船会从光强图像中定位出强度最强的几个反光点,再配合距离信息,就可以精准计算出空间站的坐标系,和飞船自己的坐标系进行比较后,就可以进行姿态调整了 。
而且航天飞船和空间站对接可以说是航天最神秘的技术之一,特别是现代的对接技术已经是完全自动的了 。
而目前为止世界上最标准的对接技术就是以美国和俄罗斯的为主,我们以国际空间站为例,国际空间站有两种对接接口
虽说是国际标准,但主要用来对接美国NASA的飞船,在空间站的另一头则有三个俄罗斯飞船的对接接口,遵守的是俄罗斯对接标准——SSVP 。
而我国的对接方式是和美国有点类似,不过有一点区别就是,我国在对接的时候,是先进行校准然后在进行对接的 。
神舟九号与天宫对接的物理原理是什么?对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航行中的航天器(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靠拢后接合成为一体 。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将由航天员手动控制 。
交会对接技术很复杂,也更为重要,是建造空间站的前提条件,因为空间站体积大、运行时间长,但不能天地往返,需要通过飞船和交会对接技术把人和货物送上去,再送回来 。因而,在空间出舱技术突破后,就要进行这项技术的突破 。
2011年,我国发射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掌握了无人自控交会对接技术,本月中旬,将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掌握载人手控对接技术,这也是承上启下的任务,此后还将进一步掌握这项技术,完成第二步第一阶段的任务 。之后就将进入第二步的第二阶段任务,即发射货运飞船和空间实验室 。
飞船交会对接原理飞船空间交会对接是指两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的技术,是实现航天站、航天飞机、太空平台和空间运输系统的空间装配、回收、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及营救等在轨道上服务的先决条件 。交会对接过程有四个阶段,同时根据航天员介入的程度和智能控制水平可分为四种操作方式 。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现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2012年6月18日14时,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现中国第二次空间交会对接,是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完全掌握空间交会对接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