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人的寓意和象征( 二 )


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整理的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1凉风习习,在一条古老的小巷里,有一个小小的糖人铺子,传来阵阵吆喝声:“卖糖人喽——又甜又好看的糖人——”一位白发老人坐在一间狭小的铺子里,边叫卖着,边专心致志地做糖人 。
糖人,从宋朝开始流传至今,是传统的特色工艺品,也是一样别致的美食,它让我一直念念不忘 。
这位老人做的糖人十分精致,有“孙悟空”,有“猪八戒”,有“嫦娥,”有“女娲”,这些糖人有的是名著中的人物,有的是神话人物,也有一些是可爱的小动物,虽然形态各不相同,但各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特点鲜明,各式各样的糖人令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
就像那个美丽的“嫦娥”,小巧的脸上五官一个不少,生动的表情配上柔顺的黑色长发,很难想象这正是用普普通通的糖做的,因为它看上去更像粘土 。“嫦娥”穿着精致复杂的古装,衣角向上扬起 。在“嫦娥”的衣服上,用糖浆画着“壮观”的花纹,她的手指比作兰花状,似乎就在我们面前翩翩起舞,充满仙气,令人陶醉其中 。一想到这么精美的糖人是由一双长满皱纹的手做出来的,你就会不由自主地驻足赞叹 。
白发老人眯着眼睛,皱着眉头,弓着背,正揉着一团又大又黏的糖 。糖的颜色很多,白的、红的、绿的、黄的、紫的……糖人制作过程中,是不会用到色素颜料的,而是用传统染色方法,如:绿色的糖里加了少量的蔬菜汁,黄色的糖中含有胡萝卜汁,红色的糖则用了草莓汁染色,每团糖都是非常安全健康的 。老人先把一大团糖分为两小团,然后,在其中一个团上谨慎地捏出鼻子和耳朵,接着,又小心翼翼地刻出眼睛、嘴巴和一些细节的小地方 。看老人一笔一划地刻着,想到老人这么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糖人,我不禁心生佩服 。这难道不是老人对传统工艺——糖人的喜爱与尊重吗?老人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就为了带给人们快乐与甜蜜,看着他饱经风霜的双手灵巧地制作糖人,我觉得是他高超的手艺和传统工匠精神,才把这样的手艺一直延续至今 。
现在,人们买糖人,并不在于吃,而是留作纪念 。穿过历史的风雨,糖人来到我们手中并不容易 。它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都值得我们思考,让我们学会珍惜与珍藏它,珍藏这个难得一见,不可多得的传统文化瑰宝 。
我也喜欢糖人,喜欢它的精致外观,喜欢它的可口味道,喜欢它的文化内涵,喜欢把它紧握在手中,快乐地到处奔跑 。我佩服那位坐在窄小铺子里日日夜夜孜孜不倦做糖人的白发老人……
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2我的家乡是永康市外几十里的一个小村 。早些年,村里的许多房屋是茅草做的顶儿,所以得了“茅鼓隆”村名 。
要问咱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节日是哪个?十有八九会告诉你“茅鼓节”了!茅鼓节算得上是村里的特色节日,更是孩子们的节日 。
每年立秋左右,快到“茅鼓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的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跑去收茅草 。茅草可是这活动必不可少的原料!刚收的茅草油亮亮的,怎么看都像是打了蜡似的 。茅草摸上去滑溜溜的,可有韧性了!任凭你怎么折,怎么弯,都不会断掉 。茅鼓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茅草编成鼓的形状 。因为在老人们看来,鼓就代表着团圆、平安 。
用茅草编鼓可是有难度的,村里的大人,尤其是老人最会编了,孩子们要想参加活动,就得自己学着编 。编鼓要诀就是要环环相扣,扣紧了,鼓才不会散 。成形的鼓是扁扁的,厚约五至十厘米,鼓面为圆形,直径约二十至三十厘米 。鼓面摸上去光滑,有格子状的斑纹 。茅草的穿法也十分讲究,一根在上,一根在下,还有一根得在中间固定、支撑 。
鼓编完了,就可以往鼓里装上大把的糖了!乡下可没有那些好吃又好看的水果糖、橡皮糖,却有孩子们最爱吃的麦芽糖和皮筋糖 。皮筋糖实际上是跟皮筋相像的“硬糖” 。糖的外面有一层硬硬的壳,里面却是柔软的“夹心”,是孩子们的最爱 。把糖装好,孩子们的工作就完成了 。此时,大人们正在搭“舞台”,布置活动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