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文章第二段以《水浒传》中“大闹快活林”为例,论证流动视角更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 。
C.文章末段以《阅微草堂笔记》中一则小故事为例,论证视角在同一层面和不同层面流动存在着差别 。
D.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让专业性很强的叙事学概念变得较易理解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视角的流动既包括从人物的内视角转为外视角、旁视角,也包括由某一人的内视角转为另一人的内视角 。
B.选择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叙事还是由内向外辐射的圆形叙事,与叙述的内容相关,也与叙事者希望达到的叙述效果相关 。
C.相较于长篇作品,笔记小说短小精悍,在采用流动视角或复眼映视式视角叙事时,更轻易实现多重的叙事功能 。
D.《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一节采用流动视角,既写“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又写黛玉眼中的凤姐、宝玉等人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
材料一:
雪花是六瓣的这一事实是什么人最先在文献上发表的呢?是中国人,西汉人韩婴在《韩诗外传》中就指出“几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这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 。可是在其后的古文献中,却没有人去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 。开普物出于对几何、对称的爱好,写了一本小书专门来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尽管他当时所把握的知识是不足以解释其成因的,但是,他这个方向是很有意思的 。
(摘编自杨振宁《对称与物理》)
材料二:
17世纪初,雪花吸引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眼光 。当穿过布拉格的一座大桥时,他注重到落在衣服上的一片雪花,并因此思索它六角形的几何外形 。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过“材质”寻找,因为水汽是无形且流动的,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 。进而,他猜想这个机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积过程 。显微镜发明之后,雪花成了大受欢迎的观察对象 。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在1665年出版的《显微术》一书中,展现了他借助显微镜画出的雪花图片,并对雪花晶体结构进行了阐述,这被看作是人类首次详细记录雪花的形态 。(摘编自尹传红《由雪引发的科学实验》)材料三:
雪晶会根据其形成的云层中的温度和过饱和度的不同而生成不同的外形,在一些温度范围内雪晶呈柱状,在另一些温度范围内则呈板状 。随着过饱和度的升高,雪晶变得越来越大,外形也越来越复杂 。雪晶的基本外形主要取决于温度:在-2℃左右时呈板状,在-5℃左右时呈柱状,在-15℃左右时又呈板状,在低于-25℃时呈柱状或板状 。雪晶的结构更多地取决于过饱和度,即取决于生成速度:当湿度高时,快速生成的柱状晶体会变成轻软的针状晶体,而六角形板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蔓晶体 。随着温度的下降,雪晶的外形会在板状和柱状之间往返变化好几次,而且变化很大:在几度温差范围内,雪晶会从又细又长的针状晶体(-5℃)变为薄而平的板状晶体(-15℃) 。雪晶形态图
(摘编自肯尼思·利布雷希特《冰的形态发生:雪晶中的物理学》)
4.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3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3分)
关于雪花具有对称的六角形结构这一事实,《韩诗外传》中“凡草木花多五出,A.雪花独六出”是世界上最早的表述 。B.开普勒思索雪花是六瓣的原因,只是出于对几何和对称的爱好,因此他的研究没有向前推进,也没有得出可信的结论 。C.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与水汽无关,原因可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但是受到当时的知识限制,他没有再对此机制作出解释 。D.雪晶的详细外形是受到温度和过饱和度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基本外形主要取决于温度,过饱和度则会影响雪晶结构的复杂性 。6.开普勒关于雪花的思索对科学研究有什么意义?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
“九一八”致弟弟书
萧红
可弟:小战士,你也做了战士了,这是我想不到的 。世事恍恍惚惚地就过了;记得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个短促的时间是与你相处的,现在想起就像连你的面孔还没有来得及记住,而你就去了 。
记得当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当我离开家的时候,那一天的早晨你还在大门外和一群孩子玩着,那时你才十三四岁,你看着我离开家,向着那白银似的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地奔去 。你恋着玩,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 。
- 文科 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2022年天津高考数学试卷
- 2022年新高考全国二卷数学试卷
- 2022年全国新高考一卷英语试题及答案
- 2022年全国新高考一卷数学试题以及答案解析
- 2022高考前一个月能提高100分吗
- 2022年儿童节是第几个儿童节
- 2022南京清明节扫墓什么时间可以预约
- 2022南京清明节上坟一个墓地可以预约几个人
- 南京每年的清明节冷吗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