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密炼机的小型密炼机的用途及特点( 八 )


测了以上几个项目之后,我毅然决定中止继续模仿了,其实还有诸如重型车碾压、测试人员手感、脚感,踩踏折痕/利器刮划以及最为无语的测试者用鼻子亲闻气味等各类五花八门的评测项目,我只想说,然并卵,其得出的判断基本只能代表评测人员主观感觉,对于消费者来说作用其实不大,单从上面几项数据,我们现在是否可以认定三款样品的优劣为:B>C>A?
● 抛开“微观”谈宏观就是耍流氓
首先需要给诸位简单科普一下一块丝圈脚垫是如何制造出来的?通常的丝圈脚垫基础原料来自于大量的PVC(树脂粉)充当底料,通过添加大量的塑化剂(或称增塑剂)使其柔韧性增强,易于加工,同时添加的工业用油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其耐水性和耐油性亦佳,可赋予制品良好的机械强度、耐候性及电性能(在传统的脚垫生产工艺里,添加的是健康环保的环氧大豆油,但价格较高,现在很多中小型厂家往往会为控制成本而使用不知来源的各种劣质油品,长期使用危害很大),当然还少不了环保稳定剂以及用于调色的色粉参与其中 。当所有原材料按照生产厂家独有的配方混合在一起制备成原料颗粒以后,通过高温高压将其从喷丝机吹喷至底垫上后,再喷涂均匀的胶水层让其经过恒温快速固定,最终制成一整卷丝圈脚垫成品,市售的丝圈脚垫均为按照不同车型内里规格裁剪而得 。
● 看不见的配方成本
从配方比例来看上述提到的几种原料之中,PVC树脂粉以及塑化剂使用剂量最大,约占整个配方的80%,剩余的20%包含了少量的环氧大豆油、环保稳定剂以及用于染色用的色粉 。既然都是化学成份,那么环保与否直接影响到使用者健康,也直接影响到成本高低,稳定剂虽然用量不多,但是成本却极高,从三万多每吨的环保型到一万多每吨的普通品均有厂家使用,稳定剂直接影响到制成品在耐高低温、光泽度以及抗老化性的最终品质,如果稳定剂档次过低,生产出来的产品内部会存在发泡现象,并且很脆,拉伸度也不高 。成本排行第二的是塑化剂,便宜的塑化剂给人直接的感觉便是异味较大,同样需要大量使用的PVC树脂粉采用100%进口原料还是百度一般的100%国产材料,亦或是80%国产材料+20%回收水口料所出来的效果与成本也大不相同 。所以每一个品牌自己独有的配方背后,都有着自己成本掌控的想法 。

● 微距下的有趣发现
也许你会认为,只要丝圈脚垫的粗细均匀,便代表着该产品的喷丝工艺不错,品控自然也不差,可当我尝试拽断部分丝圈,微距下你将会惊奇地发现,A样品几乎半数以上的丝圈断面都存在空心气孔,B样品也存在部分此状况,只有C样品每根丝圈断面均为实心 。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一种解释,那便是上文提到的稳定剂档次过低所引发的问题 。令制成品内里出现发泡现象,丝圈也相应发脆容易断裂 。此项发现令样品优劣判断为“C>B>A”
● 化整为零的另类测试
在化学工程师的指导之下,我用业内公认较为高档的原料,亲手制备了一块丝圈脚垫的“基料”,体验了如何从一堆原材料炼就成产品的过程 。了解了一把真正靠谱的脚垫生产厂家是如何从原料选择,到开炼基料、喷丝、着胶、紫外老化、高温老化、低温测试等全系列生产以及检测过程 。
同时,将三款样品放入了烤箱进行加温,以求将丝圈与地底垫剥离,为下一步复原丝圈“基料”用于拉伸测试以及观察判别作准备,没想到第一步三款样品的表现便大不相同 。
也许有消费者认为,暴晒下的车内温度普遍不高于70℃,只要脚垫能抗住该温度不自行与地垫脱落就代表所用胶水过关 。的确,能耐高温的胶水不少,可耐高温的环保胶水却很贵,上表的数据貌似不能说明什么,可如果结合剥离后的底胶图片,就很能说明问题了,A样品直接使用的是没有光泽的黑色胶水,这在脚垫行业来说很是少见,B与C样品均是有光泽度不错的透明胶水,而从丝圈与底胶的粘合痕迹看,C样品的胶水喷涂明显较多 。依次判断优劣“C>B>A”


分离后的丝圈样品伴随着各自不同的味道,被放入170度恒温开炼机的辊筒中滚压重炼为“基料” 。实话说,高温下的化学制品味道都不咋滴,不过单凭我这凡人的鼻子,只能用“刺鼻、有味、尚可”来形容这看不到摸不着,弥漫于空气中无色无形的颗粒,倒是另外一台烘箱中,模仿着车内极端高温70℃下的脚垫甲醛释放数值更为准确直观得多 。


参照2012年,我国出台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以及2016年的修订意见征集稿可以看出,当车内甲醛超过0.1mg/m3的时候便属于有害不及格需要予以处理清除,考虑到实验环境的甲醛本底值约为0.2mg/m3,只有C样品属于及格产品,就连上面各项测试中数据一直不算太佳的A样品也比B样品要靠谱,别的不说,单这1项便一票否决优劣之分为“C>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