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摸鱼( 二 )


后来工作得久了,经历的企业也多了,国企、外企、创业公司、上市公司……
绝大多数公司中的绝大多数人其实都存在着摸鱼现象,至少他们跟“忙”不沾边 。
但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还是觉得这些公司的效率太低以至于有些浪费生命,于是便自己出来创业,心想这回白手起家总不至于闲了吧?
确实也没让我失望,足足有半年时间是真的忙,只不过忙的内容还是“聊天”,这次是在面试中与各种候选人聊 。
半年之后团队核心稳定了,业务框架和数据框架也搭好了,我又开始闲得无聊了……
经历了从国外到国内的各种公司,做过了从下到上的各种岗位,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古人有那么多时间“摸鱼” 。
因为办公室的劳动是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本就是这样的节奏,这种节奏跟农民或者工人那种体力劳动的节奏完全不同 。
为什么脑力劳动的节奏要比体力劳动慢很多呢?
因为公司对脑力劳动的需求本就没有那么大,大多数脑力劳动者在大多数时间里就是没有活干,既然没活干他们不摸鱼还能做什么呢?
你也不用不好意思承认,我自认是闲不住的人,可即便如此我也不得不承认我在绝大部分工作中都挺闲的 。
于是有人又要问了,既然大家都这么闲,那为什么公司还需要那么多人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虽然每天坐在办公室8小时,但有效工作时间却很短,因为脑力劳动者不可能像工人师傅一样每天在生产线上满负荷工作8小时 。
这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人脑的运行机制不允许,人均工作有效市场短自然就要求人数多,这样有效工作时长的总量才能上去 。
其次的原因是现在的工作分工很细,就算你有闲暇时间很多非本职工作你也做不了 。
例如让财务去编程,或者让程序员去做内容运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所以就算有人闲着,为了保证职能的有效运转岗位上也要有人才行 。
再其次的原因是沟通确实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让人分身乏术 。
例如我在做咨询的时候为什么能让客户满意?
不是我比别人的方案好,而是我能让客户把我当作“自己人”,同样的方案我提出来人家就愿意去做,别人提出来人家可能就嗤之以鼻,这就叫“气儿顺事儿顺” 。
当然还有工作峰值谷值的因素,权责分离的因素等等,每一个因素都会增加公司人力的冗余 。
但是没有这些冗余你的公司还真就无法正常运转,谁能承受得了一个公司三天两头因为岗位缺人而导致的崩溃呢?
所以在现有工作机制下摸鱼是必然的,就算那些996的公司有几个敢说自己是全负荷?
那么作为管理者,你要如何处理摸鱼呢?
其实在我的团队里,我就大大方方地允许大家摸鱼 。
不但允许而且鼓励大家摸鱼 。但是摸鱼也要讲究方法,打游戏看视频就太浪费生命了,那么应该鼓励大家做什么呢?
一是多琢磨,二是多沟通 。
所谓琢磨是琢磨什么呢?
琢磨业务,琢磨自己的职业生涯,我甚至让团队成员每半年更新自己的简历
工作时偷懒为何被称作“摸鱼”呢?现在都管上班偷懒叫做“摸鱼”,工作时刷刷微博,聊聊微信,看看B站,一天就过去了 。为什么这种工作状态被叫做“摸鱼”呢?
据考证,“摸鱼”二字来源于我们熟知的一个成语,唤作“浑水摸鱼”,原意是指在水中捉鱼 。说春秋时,有位大师给弟子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老渔翁在河里捕鱼时,别人捕鱼先在水中撒网,但他先在河水两岸架起大网,再捡起石块,拼命地击打 。河里的鱼被吓得是扑腾扑腾,四处乱游,有的呢直接撞进了网中,很快他就满载而归 。
可是有人觉得这样的方式不好,说你把水都搅浑了,充满了泥沙,你让大家怎么能吃到清水呢?渔夫却说,不搅浑,鱼能跑到我网里吗?捞不着鱼,我可会饿死啊 。
这个故事讲得很朴素,意思是说水被弄浑浊了,鱼儿就会不知东西南北,然后是趁机下手,往往易于得手,比喻乘混乱,以最小的代价,谋取某种意外的利益 。
后来不是百家争鸣吗?浑水摸鱼,因为比较契合,被逐渐地应用到兵家,当做三十六计之一来表述军事谋略 。“浑水”是手段,“摸鱼”是目的 。说两军大战时,要想方设法给对方制造内部混乱,“趁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也,再趁机出击,消灭敌人 。
说到三十六计之一的“浑水摸鱼”,很多书籍都会提到唐朝开元年间名将张守珪的战例 。说当年附庸的契丹人叛乱,威胁边疆,张守珪为唐幽州节度使,积极组织防御 。契丹族部落首领大辽皇室先祖可突干,虽几次重兵南下,皆因唐军民一心而无法攻克 。此时契丹兵强马壮,势力正盛,契丹不想就此罢兵,但久攻不破士气必定大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