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这是至理名言 。到夏季,绿得更浓,更深,更密 。生命在丰富,在充实 。生命,在蝉鸣蛙噪中翕动,在炽热和郁闷中成长,在雷鸣雨骤中经受考验 。
于是,凉风起天末,秋天来了 。于是,万山红遍,枫叶如丹,落木萧萧,赤城霞起 。丹,是成熟的颜色,是果实的颜色,是收获者的颜色,又是孕育着新的生命的颜色 。
单纯是色彩的变化、更替、转换以至循环吗?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果 。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成熟 。天地万物;人间万事,无一不是贯穿这个共同的过程 。
而且,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 。今年五月,曾访问澳大利亚 。五月在南半球,正是深秋 。
草木,是金黄色的;树木,是金黄色的 。有一天,在新南威尔士州的青山山谷一位陶瓷美术家R先生家作客 。到他家时已是晚上,看不清周遭景色,仿佛是一座林中木屋 。次日清晨起床,悄悄推门出来,一片宁谧,整个青山都还在静憩中 。
走到院里,迎面是一株枫树,红艳艳的枫叶,挂满一树,铺满一地 。我回屋取了相机,把镜头试了又试,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若是画家,定会描出一幅绚烂的斑驳油画,可我又不是 。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低头无语 。
这时木屋门开了,一个八九岁的女孩蹦了出来 。这是R先生的外孙女莉贝卡,他们全家的宝贝疙瘩 。小莉贝卡见我对着枫树发愣,就几步跳到树下,拾起两片红叶,来回跳跃,哼着只有她自己懂的曲调 。最初的一缕朝阳投进山谷,照到红艳艳的枫叶上,照到莉贝卡金色的秀发上,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揿了快门,留下一张自己十分满意、朋友们也都喜欢的照片 。
后来有位澳大利亚朋友为那张照片起了个题目:秋之生命 。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枫叶如丹,也许正是由于有跳跃、欢乐的生命;或者,它本身也正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才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价值,而且感受得那么真切 。于是想到北京香山红叶 。
香山的红叶是黄栌树,不是枫树,到秋天那一片艳艳的红光,一样能使人心旷神怡 。但是,倘若没有那满山流水般的游人,没有树林中鸣声上下的小鸟,也许又会使人有寂寞之感了 。有人喜欢它的宁静、庄严,也有人欣赏它的丰饶、浑厚 。
于是,又想起20年前曾游南京栖霞山 。栖霞红叶,也是金陵一景 。去时虽为十月下旬,枫叶也密布枝头,但那红色却缺少光泽,显得有点黯淡 。我不无扫兴地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南京友人摇摇头,说再迟十天半月,打上一层霜,就自不同了 。问怎么个不同法,他说经过风霜,红叶就显得有光泽,有精神 。不经风霜,红叶就没有光泽和精神,恐怕不只是从文学家的眼睛看,也还有点哲理韵味在 。
难怪栖霞山下大殿里一副楹联有云:"风霜红叶径,数江南四百八十寺,无此秋山 。"这半副楹联,让我记到如今 。枫叶如丹,不正是它同风霜搏斗的战绩,不正是它的斑斑血痕吗?"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愿丹的颜色,丹的真、善、美,长驻心头 。
6.作者为什么由春天的绿写到秋天的丹呢?(2分)答:7."我"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R先生家作客时,拍摄了《秋之生命》这幅作品 。作者为什么详细地记叙了拍摄的过程和感受?这一部分中"枫叶如丹"的含义是什么?(4分)答:8.文中加线的'词语"这个共同的过程"指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个共同的过程"的?答:9.作者认为北京的香山红叶一样能使人心旷神怡,为什么?答:10."我"为什么至今还记得南京栖霞山下大殿里的半幅盈联?这一部分中揭示"枫叶如丹"内涵的是哪一句?(4分)答:11.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答:12.请你仿照下列句子,另选一个话题,写一句话 。(2分)枫叶如丹,不正是它同风霜搏斗的战绩,不正是它的斑斑血痕吗?答:《枫叶如丹》参考答案6.由绿而丹,展示的是天地万物、人间万事的发展过程,而本文所讴歌的正是生命蓬勃的活力和它的丰富内涵,这样写为下文揭示生命需要一个成熟的历程作了很好的铺垫 。
【枫叶如丹下一句】7.为了表现自己对枫叶,即对生命的感悟过程,更是为了表达:世上最美的是生命(或者告诉我们再美丽的景色也要用活的生命点缀) 。"枫叶如丹"的含义是:"枫叶如丹,也许正是由于有跳跃……那么真切 。"8.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成熟;生命需要挫折,只有经? 。
- “相夫教子”下一句是什么?
- 莫过于心死前一句是什么?
- 何当一来游的下一句是什么
- “春去花还在”的下一句是什么?
- 天上白玉京下一句
- “且随疾风前行”的后面一句是什么?
- 瑞雪兆丰年的下一句是什么?
- “子曰:智者乐水”的下一句是什么?
- 如何易水上 下一句
- “项庄舞剑”的下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