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和软流层的范围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
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 ℃以上 。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 。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后,2017年9月我国在青海省钻获236 ℃的高温干热岩体 。
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 。
扩展资料
岩石圈是巴雷尔在1914年根据板块理论提出的地球圈层概念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 。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大洋部分在洋中脊的最新部分只有6~8千米,在最老部分则有100千米;大陆岩石圈厚一些,大都在100~400千米之间 。
岩石圈厚度和地球的半径比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都是由岩石组成的,所以地质学家们把它们统称为岩石圈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岩石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软流层
地下滚烫的岩浆也能成为新能源?浅谈人类对干热岩的探索与利用130多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形成了现在的宇宙 。一开始,各种元素在宇宙中漫无目的地漂浮着,和其他元素碰撞融合,慢慢形成物质,最后演化为地球这类行星和各种天体 。
此后,地球上的各种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我们如今所需的石油、矿、天然气等各种资源。
形成这些资源所需要的时间十分漫长,短时间内无法再生,而人类文明又在飞速发展,各种资源的形成速度远远跟不上人类的开采消耗速度,照这样下去,地球上的资源迟早有用完的一天。
这类传统能源在使用的时候非常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废气的处理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和寻找更加高效清洁的新能源,比如可燃冰就是其中一个较为成功的例子 。可燃冰其实指的是甲烷气水包合物,水以固体形态用晶格把大量甲烷包含在内 。
可燃冰经常分布在海洋浅水区域的底部,或者是海洋深层的沉积之中 。科学家推测,这种物质是天然气和水在高温低压下形成的 。可燃冰具有分布广、总量大、能量密度高等特点,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新型替代能源。
现在要面对的最大难题是可燃冰的开采方式 。因为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极不稳定,无法像矿藏那样进行直接开采,现在为止提出的开采方法有三种设想,一热解法,二是降压法,三是二氧化碳置换法。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种方法会使大量甲烷泄露,造成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严重得多,会给地球环境带来非常严重的威胁 。如果将地球上处在冰冻状态的甲烷全部解冻,甚至可能造成物种灭绝 。
当大多数国家还在攻克可燃冰的开采和输送难题时,我国已经在2017年5月完成了可燃冰的试采,与此同时,我国还在不断进行其他新型能源的研发 。
同年,我国在青海共和盆地首次钻取了236摄氏度的高温干热岩,并且在这里发现了大量可利用的干热岩资源。在发掘使用新型能源的道路上,我国又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 。
那么,干热岩到底是何方神圣?
干热岩其实属于地热资源的一种 。而地热能来自于地核散发的热量,这股热量穿过地幔时把岩浆加热至滚烫,再传达到最表层的地壳 。同时,它也是引发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元凶” 。
目前我们只能对地壳浅层的地热资源进行开发,这需要适宜的地质条件,比如地壳破裂的地方,或是板块构造的边缘地带 。
如果有一天能够发明出开发深层地热资源的技术,那么我们的能源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因为地热能源与地球共生,只要地球还拥有生命力,地热就会源源不绝 。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这种能量了,在早期只是直接使用被地热升温过后的水源,比如温泉和用于取暖的地下热水 。
到了 科技 发达一些的近代,多将地热能用于农业方面,比如搭建温室培育农作物、控制环境水温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率等等 。
直到20世纪50年代左右,人们才真正认识到了地热资源的可利用性,开始进行更进一步的开发使用 。到了今天,这种能源多被用来发电,人们常在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建造地热发电站 。
现在,各个国家都对地热能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进行了不同的尝试,有的地方借助地理优势就能充分利用地热资源,比如被大西洋中脊穿过的冰岛 。光听这个名字我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寒冷的国家,事实上,冰岛并不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