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火把节的由来和传说( 三 )


云南彝族地区火把节的习俗和大小凉山彝族地区的火把节习俗,可以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所不同 。
彝族火把节习俗,严格说各支系之间都有所不同,各支系火把节习俗都有自己的特点 。
按道理,写彝族火把节习俗应该到各地去实地田野调查,但因经费和其他一些原因,不可能走遍所有的彝区 。除了凉山彝族地区部分火把节习俗笔者比较了解外,云南和贵州彝区火把节习俗只能从有关资料的介绍中得知 。
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凉山地区的火把节规模大,习俗方面也基本趋于一致,除了不过火把节的“义诺”地区外,民间没有一家不过火把节的,除民间外,都市里的彝族也过火把节 。
云南和贵州彝族地区火把节的情况不一样,云南有些彝族聚居区民间多数举行火把节的活动仪式,有些地区则各家在家中表示一下,有些地区则已不过火把节,只是在口头传说火把节而已 。贵州地区部分彝族过火把节,但其内容到形式都已简化,据说只是各家简单表示而已 。
"火把节"也是白族的一个盛大节日,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白族人民就会举行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活动 。当晚,每家门前都竖有火把一柱,村口全村公立的大火把上插红绿纸旗,书写一些吉祥语句,村民们则高举火把在田间游行一周,捕灭虫害 。此外还有"绕三灵"、"耍海会"、划船、放生等一系列的文艺活动 。
每年的农历6月24日,在著名的航天城、“月城”西昌,聚居在那里的彝族同胞要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举办声势浩大的选美活动和服饰、赛马、摔交、射箭的比赛,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在旷野中游行,纪念他们心中的英雄 。
火把节四说
据传,农历6月24日,是人类使用火的纪念日,生活在云南的白、彝、普米、纳西等民族,把6月24日定为传统的火把节,届时,举办各种活动欢度 。
种“太阳”
鹤庆西山片的白、彝族群众,每到火把节这天,要举办种“太阳”活动 。是日,人们在“打歌”场中心竖棵大火把,火把四周,堆放着堆堆干柴 。火把正前方栽着一截经认真挑选、干燥易燃的树桩作为太阳的象征 。太阳冒山之际,早已汇聚在场子中的人们,各拿一根精选的小木棒,依次到“太阳”上“钻”木取火 。不管谁“钻”出了火星,众人便蜂拥而上,用早已准备好的草绒、干树枝叶“接”点火种 。并想法把火种移到柴堆上,把柴堆点燃 。随即,各人用一把小火把从火堆上点燃火种,带回家中把各家的火塘点燃,称之种“太阳” 。太阳落山后,人们全汇聚到“打歌”场,在白
日燃烧的篝火上再次点燃大火把 。随之,环火把、火堆“打歌”,歌颂火给人的幸福,通宵达旦 。
耍火
居住在鹤庆、丽江毗连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纳西族,到了火把节之夜,要举办耍火活动 。人们在村寨所有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 。当天上出现第一颗星星之际,人们各舞一把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环“红花火树”唱颂一通 。
祭颂火神
居住在宁蒗县的普米族,到了火把节这天,要举办祭颂火神活动 。据传,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 。她为了子孙和与本民族簇居的普米族的幸福,潜入天宫盗来了火种,并以自己的身体当火炬把火种引到了人间,让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时获得了火 。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带来火种这天定作祭颂火神节 。
节日一大早,人们便在各自的村寨口,栽埋一棵大松树,象征昂姑咪的化身 。树上挂满小火把,村中有多少人口,就要在树上挂系与人口数相符的小火把 。下午用牲礼祭过“化身”后,由村中年岁最高的一老妇人将“化身”点燃 。参加活动者,各从“化身”上取下一把小火把,也在“化身”上将其点燃 。尔后,众人在老妇人的带领下,环“化身”跳起锅庄舞,歌颂昂姑咪献身传火的功绩 。礼赞过“化身”后,各人相约成组,手舞火把,穿舞于村寨、田野、山林间放声高歌 。祈求火神昂姑咪赐福,庇佑全村人人畜兴旺、五谷丰盛、村寨平安、事事如意……
舞火唱种
黄坪乡是鹤庆县的一个热区,物产富庶 。据传,这里的居民是当年孔明和孟获在此屯军留下的后代 。这块沃土是当年孔明与孟获结盟时共同开垦出来的 。并在6月24日晚点火夜战,首次播下了五谷之种,荒甸从此变成了良田 。为了纪念这一日子,每到这一天,后人就要点火把夜战播种小春作物 。是时,老人和孩子们手舞火把,环田地歌舞助兴,青年人在田间播种 。劳动生产与民俗活动融为一体,另有一番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