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项目建设方案及目标设计
建立长白、大约克、杜洛克、黑猪、太湖纯种种猪的繁育场,利用繁育场生产长太、大太、长黑、大黑、长大杂种二元母猪 。
第一是将选育的长太、大太、长黑、大黑、长大杂种二元母猪在全市推广饲养,再以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种公猪做父本进行三元杂交,通过农户向市场提供三元杂交瘦肉型仔猪;第二是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能繁母猪用人工授精的办法进行品种杂交改良 。最终达到建立优良肉猪生产基地的目的 。
基地本着点、条、块布局,统筹安排,重点扶持的原则,每年发展三元杂交瘦肉型仔猪生产大户300户以上,实行价格优惠,技术服务优先,帮助找市场,采取保护价的形式向仔猪大户回收产品,解除饲养大户的后顾之忧,加快我市生猪品种的改良 。
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规模
饲养纯种大约克夏能繁母猪200头,太湖、黑猪、野猪能繁母猪100头,长白公猪2头,大约克夏公猪2头,杜洛克公猪4头,每年向社会提供长大杂种母猪1500头,长太、长黑、长野杂种母猪800头,纯种大约克种公猪和种母猪各50头,面向全市提供种猪人工授精服务 。
二、具体建设内容
1、以平均每头种猪占舍7平方米计,需建种猪舍2156平方米 。
2、根据生产规模,建育种猪舍2000平方米 。
3、建产仔室6OO平方米 。
4、建活动场地1000平方米 。
5、建沼气池300平方米 。
6、修围墙500米 。
7、建防疫兽医室100平方米 。
8、建饲料加工房及库房200平方米 。
9、工人宿舍及办公用房250平方米 。
10、场内道路建设150米 。
11、水电增容改造
第五章 项目建设期及分期实施进度计划
本项目实行一次性投资建成,基础设施部分施工期预计为8个月,现有和购进种猪后4个月可投产,即从投资动工到投产为一年 。
第六章 项目资金概算及资金筹措
第一节 项目总投资及分项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为310万元,具体投资概算见附件1 。
第二节 项目投资及主要计算指标分析
种猪购进投资,购进2—3月龄的仔猪,体重在70斤左右,按目前市场价15元/斤计,仔种猪购进后,需喂养8个月左右,达到10月龄后才能投入使用,因此,能投入使用的种猪成本在2000元左右是合理的 。
征用土地30亩,包括建青饲料基地,采取场内自己生产一部分青饲料,可降低经营成本 。
种猪投入使用到第一批种猪出售前近7个月时间,种猪场处于无收入状态,这段时间每头成年种猪约需900斤精饲料,后期仔猪补充料及育种猪饲料约需300斤精料,根据饲养规模共需精饲料15万公斤,按1.6元/公斤计,需资金24万元,加上工资及管理费等支出,45万元周转金较为合理 。
第三节 项目投资构成分析
从表(一)体现的情况看,项目总投资为310万元,基础种猪投资为61.6万元,占投资总额的20%,基础设施投资177万元,占投资总额的57%,配套设施16.8万元,占投资总额的5.4%,土地征用费9万元,占投资总额的2.9%,其它占14.7%,投资结构合理 。
项目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10万元,其中:中请国家投资260万元,自筹50万元 。
第七章 项目投资效益分析
第一节经济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1、成本概算
项目建成后,常年饲养大约克能繁母猪200头,太湖、黑猪、野猪能繁母猪100头,长白公猪2头,大约克夏公猪2头,杜洛克公猪4头,共计年饲养种猪308头 。每头种猪日需配合精料2.5公斤,每公斤2.70元,计成本2058.75元/年,防疫消毒费6元,年折旧费10万元,人工工资头均200元,仔猪补料每年每头需饲料16公斤(年产两窝15头),计240公斤,每公斤3元,计720元,单位成本每年每头2985.75元;总成本为2984.75×308+[饲养公猪成本8×(2984.75-720)]+100000=91.9303+1.8118=93.7421万元,约94万元 。
2、产品销售收入
每头能繁母猪年产2.5窝,每窝平均产仔成活8头,年产仔猪6000头,其中按50%仔母猪计算,育成率按85%计算,年产二元杂种母猪2550头,每头20公斤,每公斤25元,销售收入127.5万元;年产商品仔猪2550头,每头20公斤,每公斤14元,销售收入71.4万元;每年可向社会提供1万头份精液,每头份赢利10元,销售收入10万;年生产总值为127.5+71.4+10=208.9万元 。
3、生产利润
该项目建成投入生产后,年生产总值208.9万元,生产总成本94万元(其中折旧费10万元),年利润114.9万元 。
二、社会、生产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每年能在本市发展三元杂交瘦肉型仔猪生产大户300户以上,加快我市生猪改良步伐,提高我市猪肉品质,增加农民养猪收入,为我市和邻近市优质肉猪基地建设提供了种源保障 。该良种猪场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良二杂母猪2250头.淘汰作商品仔猪2250头,若按每头每年500公斤粪便计算,可为农业生产提供2250吨农家肥,可提高土地肥力,增加粮食产量,形成猪—肥—粮,粮—猪—肥循环链发展,其社会、生态效益较好 。
- 中国世界第一高桥在哪里
- 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
-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 中国共有多少个民族?
- 中国的旅游标志是什么
- 桂花的价格多少钱一棵
- 中国十大卫浴品牌有哪些
- 中国十大电子秤品牌排行榜
- 杜康酒的产地
- 猫是哪个朝代传入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