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精神是什么?( 二 )


志愿者动力:由于志愿者参与的目标并不是为了追求成效,因此不能单靠命令及控制能操纵志愿者,所以要运用不同的手法来鼓励志愿者持续投入服务,志愿者机构可从三大方面提升志愿者的动力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具有五种需求,机构可在服务过程中满足志愿者的五种需求,从而提升他们的动力 。另外,在过程中,机构可以先了解志愿者对服务的期望,当志愿者的期望能够实践时,志愿者会有更大动力持续服务 。
最后是根据学习理论,在提供服务时,以奖励及惩罚来提升或删减特定的行为,从中提升志愿者的动力 。
志愿服务的精神是什么?

志愿者精神是什么?

文章插图
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志愿服务没有年龄,性别,学历,职业之分,他们从点滴入手,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做起,主动地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做着看似平凡却有意义的事情,却让人倍受温暖、倍感温馨 。
“奉献”——恭敬地交付,呈献,即不求回报地付出 。
“友爱”——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平等尊重 。“互助”——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 。“进步”——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社会的进步 。志愿服务是一种生活方式 。
志愿者是一群纯粹的人,一群高尚的人 。有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世界,就会永远充满温暖 。有他们这样一群人,是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的幸运,他们的善良,热忱和信念,应该受到我们社会的善待和尊重 。
志愿服务的本质就是为社会奉献爱心,这是热爱伟大祖国的体现,在课余或业余甚至是专业从事志愿服务,将爱和温暖传递给身边的人,是勇于担当责任的体现,青少年读书期间参与志愿公益服务,是认识了解社会,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是练就过硬本领的过程 。
志愿者的精神是
志愿者精神是什么?

文章插图
志愿服务精神是指一种精神体现,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提出者是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表达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由衷赞美 。
“奉献”——恭敬地交付、呈献,即不求回报地付出 。
“友爱”——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 。“互助”——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 。“进步”——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社会的进步 。青年志愿者精神是对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等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光大 。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和灿烂的东方文明,虽未曾举起过"志愿者"的旗帜,但从"乐善好施"的先哲千年古训到"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无数仁人志士早已吟唱出人类道德情感的华采乐章 。尤其是雷锋精神,教育和培养了几代人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
青年志愿者行动既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扬和光大;青年志愿者精神闪烁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芒 。青年志愿者精神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弘扬和体现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追求效率、利润,鼓励竞争,同时也注重公平、道义和爱心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的是一种公平竞争、共同富裕,而决不是惟利是图、弱肉强食、不择手段、不讲公德 。市场经济要尊重价值规律和利益原则,但不能把社会关系都变成经济关系,一切向钱看,任何事情都讲经济利益和物质报酬,甚至连问路、救人都要收费,这恰恰是对市场经济的曲解 。市场经济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的经济秩序,同时也需要建立良好的道德秩序和必要的社会保障 。
竞争作为市场经济运行手段是无情的,但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有情的 。人们希冀在建立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渴望真情,渴望精神文明随之发展,社会风气不断好转,建立互助友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全新事业,同样需要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青年志愿者行动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要求,着眼于帮困扶贫,救急救难,有助于公正合理的经济秩序、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必要的社会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