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股权分置改革?( 三 )


股权分置是指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按能否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被区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这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问题 。股权分置不能适应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要求,必须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消除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 。非流通股与流通股这二类股份,除了持股的成本的巨大差异和流通权不同之外,赋予每份股份其它的权利均相同 。
由于持股的成本有巨大差异,造成了二类股东之间的严重不公 。这种制度安排不仅使上市公司或大股东不关心股价的涨跌,不利于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越来越影响到上市公司通过股权交易进行兼并达到资产市场化配置的目的,妨碍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 。最开始提的是国有股减持,后来提全流通,直到提出解决股权分置,其实三者的含义是完全相同的 。
以上就是经邦咨询根据你的提问给出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经邦咨询,17年专注股改一件事 。
什么叫股权分置改革?

什么是股权分置改革?

文章插图
股权分置改革简称股改,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 A股市场股份转让制度性差异的过程 。股权分置概述股权分置也称为股权分裂,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股份暂时不上市流通 。
前者主要称为流通股,主要成分为社会公众股;后者为非流通股,大多为国有股和法人股 。
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发展演变中,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会流通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 。股权分置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困扰我国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股市上有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通 。由于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等“股权分置”存在的弊端,严重影响着股市的发展 。
股权分置的由来和发展股权分置的由来和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股权分置问题的形成 。我国证券市场在设立之初,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总体上采取搁置的办法,在事实上形成了股权分置的格局 。第二阶段:通过国有股变现解决国企改革和发展资金需求的尝试,开始触动股权分置问题 。
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上半年,为了解决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资金需求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开始进行国有股减持的探索性尝试 。但由于实施方案与市场预期存在差距,试点很快被停止 。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颁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是该思路的延续,同样由于市场效果不理想,于当年10月22日宣布暂停 。
第三阶段:作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一项制度性变革,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正式被提上日程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股权设置有四种形式股权设置有四种形式: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 。
而1994年7月1日生效的《公司法》,对股份公司就已不再设置国家股、集体股和个人股,而是按股东权益的不同,设置普通股、优先股等 。然而,翻看我国证券市场设立之初的相关规定,既找不到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也没有明确的制度性安排 。解决股权分置必要性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产生不同股不同权,从而造成恶性圈钱、市盈率过高、股票市场定位模糊,不能有效与国际接轨 。全流通不仅可以解决以上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积极发展 。
中国加入WTO,与国际经济日趋紧密,中国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对外开放,客观上要求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 。股权分置的制度经济学分析2006年3月6日,第23批的46家股改公司名单公布,至此,中国内地股票市场上,股改公司的比例已接近50%,许多人对年内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感到乐观 。也许是尚在进行之中的缘故,股权分置改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导致业绩不好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失去控制权的先例 。股权分置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所有权制度,主要针对国有上市公司,包括在内地及香港上市的中国国有企业 。
这个制度安排在2005年之前已经实行多年,其中特别规定:上市的企业只允许其少部分股份(通常不到三分之一),在市场公开发行及交易,其余的股份则暂时不允许进入市场流通,并只能由一个或几个法人持有 。这样的安排显然是一个权宜之计,当初主要是希望一方面保证国家对上市国有企业具有绝对的控股权,另一方面也担心中国刚刚建立的股票市场无法承担全流通的市场压力 。确实,这一制度的实行大大降低了国有企业在内地及香港市场上市所遇到的思维观念及利益分配方面的阻力,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 。没有这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中国证券市场的起步可能晚很多年,但这一制度也导致了一系列的后遗症,包括市场供需失衡问题、股东利益冲突问题及企业控制权僵化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