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说韩国“事大主义”,这个事大主义是什么意思?( 三 )


1636年 , 皇太极率领清军直捣汉城 , 征服朝鲜 , 史称“丙子胡乱” 。朝鲜国王仁祖被迫投降满清 , 向清朝称臣 , 其“事大”的对象由明朝变成清朝 。在1637年春朝鲜与清朝签订的确立两国宗藩关系的“三田渡盟约”中 , 明确规定:“其圣节、正朝、冬至、中宫千秋、太子千秋及有庆吊等事 , 俱须献礼 , 命大臣及内官奉表以来;其所进表、笺程式及朕降诏敕 , 或有事遣使传谕 , 尔与使臣相见 , 或尔陪臣谒见及迎送、馈使之礼 , 毋违明朝旧例 。” 也就是说 , 朝鲜对清朝的事大主义在形式上完全继承明朝 , 特别是1644年清军入关、逐渐统一全国以后 , 中朝关系恢复了明代的正轨 。
不过 , 正如韩国学者全海宗所说:“朝鲜对明朝真诚地奉行着事大主义 , 而对清朝只是采取事大的形式” 。朝鲜对明朝“事大”不仅仅是由于明朝是大国 , 更是出于内心对明朝的仰慕与认同 。朝鲜对清朝则不然 , 完全是屈从于清朝强大的力量 , 内心则鄙视和仇恨满清 , 甚至在朝鲜孝宗即位后掀起了“北伐论” , 而“尊周思明”的思想也弥漫着整个清代朝鲜社会 。
这一方面是出于儒家思想的“华夷之辨”、朝鲜自居“小中华”而将满清视为蛮夷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朝鲜不能摆脱旧的主人(明朝)的阴影而对其异常怀念 , 对于新的主人(清朝)则一时无法适应 , 这在本质上也是事大主义 。随着时间的流逝 , 朝鲜对清朝的仇恨逐渐减少 , 甚至在18世纪后期发展出“北学”(即学习清朝)思潮 , 到19世纪以后已经心甘情愿地做清朝属国 , 在继续尊崇明朝的同时内心承认清朝为宗主国 , 接受清朝保护 。进入近代以后 , 在英国、法国、美国等欧美列强相继叩关之时 , 朝鲜即以事大主义标榜 , 恪守“藩臣无外交” , 拒绝与之通商 。19世纪后期朝鲜政府中主张效忠清王朝的官僚也被称为“事大党” 。
尽管明清两代的状况有所不同 , 总的来说朝鲜王朝在这五百年间一直坚定奉行事大主义 , 朝鲜人也将小国依附大国视为天经地义之事 。丙子胡乱后 , 朝鲜致清太宗的降表开头就表白:“小邦以海外弱国 , 与中土绝远 , 唯强且大者是臣是服 , 丽朝之于辽、金、元是也 。” 朝鲜英祖年间 , 朝鲜一度谣传西鞑(准噶尔)将攻入 , 但朝鲜大臣却晏然自如 , 表示:“我国弱国也 。
蒙古来 , 则待之如清人;西鞑虽来 , 亦如之而已 。” 可见朝鲜的事大主义已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 。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是什么意思?

最近日本说韩国“事大主义”,这个事大主义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意思是:只有仁人能以大国的地位侍奉小国 , 有聪明的人能以 小国的地位侍奉大国 。原文节选:孟子对曰:“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 , 是故汤事葛 , 文王事昆夷 。
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 , 故太王整事獯鬻 , 勾践事吴 。
以大事小者 , 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 , 畏天者也 。乐天者保天下 , 畏天者保其国 。《诗》云:‘畏天之威 , 於时保之 。”白话译文:只有仁人能以大国的地位侍奉小国 , 所以商汤曾侍奉葛国 , 文王曾侍奉混夷 。
只有聪明的人能以 小国的地位侍奉大国 , 所以周太王曾侍奉獯鬻 , 勾践曾侍奉吴国 。能以大国地位侍奉小国的 , 是乐於听从天命的人;能以小国地位侍奉大国的 , 是畏惧天命的人 。乐於听从天命的能安定天下 , 畏惧天命的能保住他的国家 。
《诗经》上说:‘畏惧上天的威严 , 才能得到安定 。出处: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孟子·梁惠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 , 姬姓 , 孟氏 , 名轲 , 字子舆 , 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地位仅次于孔子 , 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 , 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 , 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 , 尊称为“亚圣” , 《孟子》一书 , 属语录体散文集 , 是孟子的言论汇编 , 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 倡导“以仁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