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姓的起源和历史( 四 )


蓝姓姓氏文化
郡望
中山郡:中国古代称“中山”者有四:①战国时期原为顾国的都城(今河北定县) , 一度为魏所灭 , 复国后迁灵寿(今河北平山) , 周郝王十九年(乙丑 , 公元前296年)为赵国所灭秦朝时期归属于巨鹿郡 。②西汉汉高祖刘邦初年(乙未 , 公元前206年)设置中山郡(今河南登封) , 汉景帝执政时期改回为中山国 , 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 , 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与河北省正定县之间一带 , 包括今河北定州、安国、唐县、新乐、无极、满城、完县、望都和保定一带南北朝时期后燕以为都城隋朝开皇初年(辛丑 , 公元581年)废国置郡 。③宋朝时期以定州为中山府 , 治所为安喜(今河北定县) 。④宋朝时期的香山县民国十四年(乙丑 , 公元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 , 民国政府将其改为中山县 , 今为广东中山市 。
东莞郡:西汉时期有东莞县 , 治所在今山东沂水 。东汉末建安初年(丙子 , 公元196年) , 分琅琊郡、齐郡置城阳郡 , 治所在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 , 领八县 。晋朝晋武帝泰始元年(乙酉 , 公元265年)改置为东莞郡 , 置于晋陵(今江苏常州)东南一带 , 南北朝时期的南齐末年废黜 , 其时辖地在今山东临朐、沂水、蒙阳、沂源、莒县一带 。今广东省东莞市建制置于唐朝 , 后世所称“东莞”皆指广东沿海的东莞 。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 , 公元前203年)置郡 , 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 , 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 , 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 , 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 。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
堂号
蓝姓目前最重要的堂号有汝南堂和种玉堂 。汝南堂顾名思义是蓝姓后人为了纪念发源于汝南郡的先祖而设立的 , 一般认为汝南堂的蓝姓都是昌奇公的后裔 。种玉堂一般认为是为了纪念子向公的的故乡蓝田县而来的 , 陕西蓝田县自古出产美玉 , 所谓蓝田种玉 , 因此种玉堂的蓝姓本应该是子向公的后裔 , 但是目前很多昌奇公后裔也在使用种玉堂的堂号 。种玉堂是蓝姓特有的堂号 。
宗族特征
1、蓝姓当今乃一典型的南方姓氏 , 但是其源于北而盛于南 。
2、蓝姓人才济济 , 惜唐宋之前一度表现得十分沉寂 , 唐代以后 , 蓝姓名人竞现史册 , 表现十分抢眼 , 既有文臣武将 , 又有诗人画家、才子佳人 。
3、解放后由于汉字简化缘故 , 一些蓝姓简写为兰 , 其实蓝与兰有本质区别 , 兰姓大多出自姬姓 , 是春秋时郑国公族之后 。
4、蓝姓在宋朝人编著的《百家姓》中位列第131位 。
蓝姓家族名人
蓝玉:明朝人 , 定远(今属安徽)人 , 明初大将 , 骁勇善战 , 常遇春妻弟 , 隶属常遇春麾下 , 每战皆先登陷阵 , 屡立战功 , 封为凉国公 , 以功历永昌侯进凉国公 , 后恃功骄横 , 所为多不法 , 终以“谋反”罪族诛 , 其案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人 , 史称蓝狱 , 坐累列侯功臣、文武大吏以至偏裨将士2万余人 。
蓝瑞:河南邓州人 , 明代学者 。正德进士 , 官终汉中知府 , 后辞官归里 , 著有《日省篇》、《求仁录》、《湍南稿》 。
蓝采和:唐末逸士 , 传说中八仙之一 。他常着破烂蓝衫 , 一脚着靴 , 一脚跣行 , 夏天则在衫内加絮 , 冬天则卧于雪中 。每行歌于城市乞索 , 持大拍板 。常醉踏歌:“蓝采和 , 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 , 流年一掷梭 。”后于濠梁酒楼上饮酒 , 有五色云覆其上 , 饮毕 , 乘云鹤去 。
蓝田:字玉甫 , 号北泉 , 即墨人 , 明南京刑部右侍郎蓝章之长子 。
蓝济卿:字用楫 , 福建侯官县(今属福州市)人 。明朝政治人物 。
蓝廷珍:(1663—1729) , 清代福建水师提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