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多代表什么( 二 )


等不来戈多,又要等待,“真是可怕!”他们再次寻找对昨天的失去的记忆,再次谈靴子,谈胡萝卜,这样“可以证明自己还存在” 。戈戈做了一个恶梦,但狄狄不让他说 。他们想要离去,然而不能 。干吗不能?等待戈多 。
正当他们精神迷乱之际,波卓主仆再次出场 。波卓已成瞎子,幸运儿已经气息奄奄 。戈多的信使小男孩再次出场,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会来 。两位老流浪汉玩了一通上吊的把戏后,决定离去,明天再来 。
贝克特认为,“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是纯正的艺术”,他要开辟“过去艺术家从未勘探过的新天地” 。《等待戈多》正是他这种主张的艺术实践 。如果按照传统的戏剧法则衡量它,几乎没有哪一点可以得出满意的结论 。
它没有剧情发展,结尾是开端的重复;没有戏剧冲突,只有乱无头绪的对话和荒诞的插曲;人物没有正常的思维能力,也就很难谈得上性格描绘;地点含含糊糊,时间脱了常规(一夜之间枯树就长出了叶子) 。但这正是作家为要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而精心构思出来的 。舞台上出现的一切,是那样的肮脏、丑陋,是那样的荒凉、凄惨、黑暗,舞台被绝望的气氛所笼罩,令人窒息 。
正是这种恶梦一般的境界,能使西方观众同自己的现实处境发生自然的联想,产生强烈的共鸣──人在现实世界中处境的悲哀,现实世界的混乱、丑恶和可怕,人的希望是那样难以实现 。始终未出场的戈多在剧中居重要地位,对他的等待是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 。但戈多是谁,他代表什么,剧中没有说明,只有些模糊的暗示 。两个流浪汉似乎在某个场合见过他,但又说不认识他 。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等待这个既不知其面貌、更不知其本质的戈多先生呢?因为他们要向他“祈祷”,要向他提出“源源不断的乞求”,要把自己“拴在戈多身上”,戈多一来,他们就可以“完全弄清楚”自己的“处境”,就可以“得救” 。所以,等待戈多成了他们惟一的生活内容,惟一的精神支柱 。尽管等待是一种痛苦的煎熬,“腻烦得要死”,“真是可怕”,但他们还是一天又一天地等待下去 。
西方评论家对戈多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有人曾问贝克特,戈多是谁,他说他也不知道 。这个回答固然表现了西方作家常有的故弄玄虚的癖好,但也含有一定的真实性 。贝克特看到了社会的混乱、荒谬,看到了人在西方世界处境的可怕,但对这种现实又无法作出正确的解释,更找不到出路,只看到人们在惶恐之中仍怀有一种模糊的希望,而希望又“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这就使作家构思出这个难以解说的戈多来 。有人认为,戈多就是上帝,根据是戈多(Godot)是由上帝(God)一词演变而来;有人认为,波卓就是戈多,因为在剧本的法文手稿中,波卓曾自称是戈多;也有人认为,戈多这一人物的由来同巴尔扎克的一个喜剧剧本《自命不凡的人》有关,该剧中就有一个众人都在谈论又始终不曾露面的神秘人物戈杜(Godeau)等等 。
另外一些学者,则不满足于对戈多的索引式解释,而认为戈多无非是一种象征,是“虚无”、“死亡”,是被追求的超验──现世以外的东西 。后一种理解似乎更容易为一般读者所接受 。戈多作为一种象征,代表了生活在惶恐不安的西方社会的人们对未来的若有若无的期盼 。
戈多究竟为何物,难以作出确切的解释,而对戈多的等待,又是贯穿全剧的最大悬案,那么,这个剧本的意义何在,它要告诉人们什么呢?剧中人物既无英雄业绩,亦无高尚德行,有的只是人们生活的空虚、无聊和无奈,只是人类生活的丑陋和生存的痛苦 。所以,英国剧评家马丁·艾斯林在《论荒诞派戏剧》中认为:“这部剧作的主题并非戈多而是等待,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 。在我们整个一生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在等待什么;戈多则体现了我们的等待之物──它也许是某个事件,一? 。
戈多 象征什么

戈多代表什么

文章插图
一、戈多,荒诞剧作品《等待戈多》的角色,戈多代表着美好与希望 。有人认为,戈多就是上帝,根据是戈多(Godot)是由上帝(God)一词演变而来;有人认为,波卓就是戈多,因为在剧本的法文手稿中,波卓曾自称是戈多;也有人认为,戈多这一人物的由来同巴尔扎克的一个喜剧剧本《自命不凡的人》有关,该剧中就有一个众人都在谈论又始终不曾露面的神秘人物戈杜(Godeau)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