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商人为何不能当官( 二 )


其实不是 。在唐朝时期,商人是可以做官的,但是只有非常极少数的人可以做官 。如:唐初的武士彟,由于他支持并在经济上帮助李唐夺天下,故被李唐封为应国公,从而当起了官 。但是在唐朝的律令中有明确指出,商人可以让他们做商业发财,但是不能让他们与朝臣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并且是科举是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对民间商人政治上的歧视及社会地位上有着非常高的限制政策 。除了极少数特殊的商人之外,是不能入仕当官的 。
并且在古代,由于中国传统的贵农贱商的影响,商人的社会地位低,商人进入仕途很难 。这个现象在唐代诗歌中有鲜明的佐证,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就有提到民间商人的口气非常轻蔑 。而且关于商人可以入仕途当官的规定,在《唐六典》《唐律疏义》中也有提到 。并且在这两本书中也有证明唐代商人入仕难的鲜明例证 。所以总而言之,商人在唐朝商人是很难进入仕途的 。
在唐朝经济发展上,商人作为商品经济的不可获缺的组成要素,他们的存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商人处于传统的“商人不可与朝臣君子比肩而立,同食而坐”地位观念,而不被统治者所重视 。不过幸好在中唐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统治者不得不正确的对商人的作用进行重新定位,再加之门阀氏族势力的衰弱和均田制的破坏,统治者开始意识到商业的重要性,并开始对商人进行扶持,商人的社会地位才逐渐提高 。随着其社会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为唐代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为什么古时的商人不能参加科举?商人之子能参加科举走上仕途吗?在中国古代,商人并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因为科举制度被设计为选拔官员的途径,而商人并不属于官员阶层 。
科举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庶民,希望通过考试选拔出有才能的人,使他们能够从事政治、军事或教育等工作 。而商人则是经济阶层,并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商人之子如果想走上仕途,也需要参加科举考试并获得通过,否则是不能成为官员的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的制度 。考试主要针对的是庶民,希望通过考试选拔出有才能的人,使他们能够从事政治、军事或教育等工作 。考试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秀才考试,二是进士考试 。考生可以在家乡或者考场上参加考试 。
而商人却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因为商人是经济阶层,并不属于官员阶层 。所以他们不能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官员 。
为什么古代从商的人没什么地位呢?在在中国古代,商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社会普遍存在四个阶层,即士、农、工、商,商人在古代可以说备受歧视,,秦朝时,商人即使富得流油,也不可以穿丝绸衣物,唐朝时,商人不能入朝为官,直到明清,商人的地位才有所转变,从富商巨贾仕途无路到富商巨贾仕途有路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商人的地位在社会阶层中如此之低呢?
其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历史上来说,中国各个朝廷都实行着重农抑商的政策 。所宣传的理论是商人到处买卖,不从事生产劳动,都是靠投机倒把来挣钱,所以古代封建政府把商人的地位排的比工人还低 。其次是农民和地主,然后是手工业者,最后才排到商人 。古代主要社会资源是土地,由于土地是不动产,土地主和农民也被固定在土地上,大多数人都是生活固定在小范围内,生活习俗、文化思想都被这种情况影响,这样便于统治者的管理 。而商人的却是四处奔波,统治者无法对其实行有效的管理 。古人觉得商人自己不从事生产活动,只靠利用手中的货物低买高卖获取高额利润,而没有给社会带来好处,反而让农民眼红,也想经商,如果大部分人都去经商而没人种植土地,那么在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国家的根基将会受到重大的伤害 。
在古代,封建统治者大都是以儒家学说来统治人民的思想,儒家思想讲究与人诚信、坦诚相待,而商人做生意难免会出现缺斤少两,更有甚者会谋财害命,这与儒家学说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对立,"无奸不商"更是揭露出商人的真面目,因此为了宣扬儒家宽厚、仁爱的思想,维护社会风气,必须对奸诈的商人进行打压,时间一长,商人的地位自然就非常低 。
秦朝时期国家推行"重农抑商",认为农耕是本业,经商是末业,所以商人阶层受到歧视,他们可以积累大量财富,法律却禁止他们穿戴丝绸衣物、乘坐华丽的车驾,被称为"虽富无所芳华" 。商人和他们的子女都不能从政做官,而且他们被发送边疆从事开荒活动的可能性比普通人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