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养成积累的习惯
语感的培养本身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 。小语教材中的课文多出自名家之笔 , 文质兼美, 加之小学生记忆力强 , 因此 , 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 教师可要求学生反复地欣赏 , 读出其中的韵味 , 体验其中的美妙 , 直至背诵 , 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 , 不断充实其语言库存 , 并从积累中进一步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 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 。特别是对相同主旨 , 相同事物的不同表达形式 , 更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把握能力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关于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指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从此处可以知道: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何自动化.怎样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和积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生活中的积累,是积累语感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从叶老的这段话中,我们也感知到:生活经验与语感积累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为每一天的生活都会留下美好、愉快的回忆.热爱生活,才会追求美好的生活.在小学生的眼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的各种活动,更能积累语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组织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低段重在词语的积累,简单内容的事件的描述.中段重在对事件过程的描述,且能抓住要点.在大量的活动中,建立词语与生活的联系.如:只要说到公鸡,学生会说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公鸡的特点,好斗的鸡、生活中的带着一群母鸡的公鸡,其特点各不相同.春天里欣赏的美丽景色,应该是那样的美丽夏天里看到的是那样的充满无限的生机秋天里感受到的是一片成熟的金色冬天里出现的更能激发学生不同的遐想.这些生活的经验从哪里来呢?只有从生活中来到学生的美好的记忆.二、阅读中对美的欣赏,也能加深对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材不是学习的唯一凭借,应该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同时,学生对教材的感悟不是老师能够讲出来的,而是在语文阅读的实践中积累感悟的.叶老提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就是强调抓住词语的理解和感悟.语文是以字词为载体,让学生在语言艺术的宝库中寻幽探胜,含英咀华,通过积极的智力活动,通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去体会语言高手们怎样做到“意能称物,词能逮意”,领悟语言的神韵和妙境,养成对语言的.强烈兴趣,磨砺敏锐的语感.我们在学习《飞夺泸定桥》一课时,从课文的题目着手:让同学们猜一猜,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课文可能写了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什么用“飞夺”,而不用“走过、越过”?从学生的学习中,逐步知道,这“飞夺”突出了红军的急速、神奇和通过这座桥的难度.每个学生的良好语感不是在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次的积累,达到良好的语感状态.著名的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就是这个方面的榜样.从学生的每一句话中,帮助他们实现良好的语感积累的过程.于永正老师说:“文如看山不喜平.”在一篇文章中蕴涵了作者的“情”、“理”和“法”,读者怎样把作者的观点变成影响学生的、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呢?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之法,叶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情,要在读中悟理,要在读中悟法也要在读中悟.但这个“悟”,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学生自主的体验,而不是老师的包办代替.这正是新语文观的要求.《学会生存》中说:“现代教学,同传统的观念与实践相反,应该使教学适应学习者,而学习者不应屈从于预先规定的教学规则.”我们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悟时,应该是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过程,而且是不同学生的不同感受,正如“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在这读的过程中,实现语文知识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生活的积累和感受的积累.这语感是其中的一部分.深思《语文课标》的内容,联系实际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也可以这样说:给每个孩子一个金色的童年,给每一个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是为了把孩子教出灵性来,让他们玩出灵性来.这美好的记忆从哪些地方来呢?应该从大量的美文中来.在阅读大量文章的过程中实现语感的积累,实现语文知识的积累.关于大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规定:“小学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阅读量达40万字第三学段,阅读量达100万字.六年中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达到400万字.”也就是说,小学语文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丰富的经验、丰富的积累和善于用脑子所产生的智慧.这就是学习所达到的灵性.朗读中,还要求背诵规定的篇目的诗文.从大量的语言实践里,体会言语中所蕴涵的东西,积累语感.在读中,要细系品味.叶老说:“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文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一句也不轻易放过,一个词儿也不随便对付,才能达到透彻地理解.所谓欣赏,是以透彻地理解为基础的,理解不透彻,即使多少能欣赏点儿,总不免遗漏若干地方,没有把滋味辨出来.”这样的阅读过程,同样培养了学生的人生态度,又岂止是学习语言文字呢?
- 语文阅读写作手法及作用
- 四柱需要背的东西,四柱命理中
- 申请日本留学条件
-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 高姓起源有哪些
- 倾角传感器要怎么使用
- 有道词典近期为什么要发音改版
- 语言表达重要性的名言
- 荣耀20充电需要多久
- 单反买尼康还是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