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岳飞擅长带兵,精于管理,培养了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岳家军 。
岳飞戎马一生,带领岳家军身经百战,从无败绩,令敌人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 。
岳飞在四、五年的时间内,通过收编义军,后来已拥有10万大军,成为南宋抗金的主力部队 。
岳飞对军队要求非常严格,他要求属下“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岳飞在与金军的作战中屡战屡胜,金军一听到岳家军就闻风丧胆 。
连金军主帅金兀术都大哭道:“自我起兵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败!”
其实这也成为岳飞后来被害的原因之一 。因为岳家军10万精兵,相当于当时宋兵总和的四分之一 。
怀着小人之心的宋高宗生怕岳飞带兵造反,因此他需要岳飞为自己效劳,又害怕他实力强大,给自己造成威胁 。
你觉得岳飞死的冤不冤?为什么呢?宋朝传奇名将岳飞,在反攻金国的战争中连战连捷,当推进至距离首都开封20公里的朱仙镇时,被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随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
于国而言,反攻金国十年之功废于一念;于个人而言,百年难遇忠义之将盛年陨落,无论何种角度,都是一种损失 。
岳飞之死肯定冤,一个尽职尽责为国为民的将领,即使有些“瑕疵”,也没有必要处死 。
所以,对待岳飞之死,客观分析原因是尊重历史,教条主义的“平反”是庸人自扰 。
在岳飞一案中,谈及最多的就是他的政治敏感度不足,招来杀身之祸 。
这主要是说岳飞不仅将迎二圣的思想一直藏于心中,而且还时常挂在嘴边,从而引发赵构不满 。
其实这只是捕风捉影,最早提出迎二圣是赵构自己 。建炎元年(1127年),赵构在登基大典之上喊出“同徯两宫之复”,这个作秀的意图很明显,也就是草创之际,急于站稳脚跟、拉拢民心、赢得支持 。
“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 。”——《题翠岩寺》
政治上的宣传往往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就像前些年村头红墙上的“少生孩子多种树” 。一旦这种宣传被喊了出来,首先就会被官僚梯队当做信仰,并跟风式的写出各种诗词文章 。
岳飞只不过是官僚梯队中的一个,他以迎二圣为主题思想作了一首诗,这并没有什么错,就像今天开完会了还要写个观后感,这是政治作业!
岳飞的这个诗会被无限放大,是因为他的个人战绩在不断提高 。当年作诗时,岳飞只不过是一个心中有理想、笔下似愤青的毛头小吏 。倘若岳飞就此战死了,他的这首诗也就终不见天日了 。
所以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岳飞从一个小兵成长成岳家军的统率后,宋金战争也发生了转机,才使宋高宗看到了迎二圣的可能 。
宋高宗的心态应该是“我随便说说,造造舆论,你还真要去接二圣?”
岳飞是军事天才,政治白痴,为何这样说?岳飞是军事天才,政治白痴虽然说的有点夸张,但是岳飞确实是这样的人 。宋朝迁到南方之后,只想安稳的过着小日子,从来没有想过收复自己的失去的地盘 。岳飞的崛起让南宋看到了收回中原的希望,岳飞组建了岳家军是北宋王朝最强大的一股军事力量,岳飞靠着自己高超的指挥才能打赢了很多的战争,发明了很多先进的战略和战术,对于外部的侵略势力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打击,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 。基本上都已经快收复了半壁江山,在军事上岳飞表现得非常突出 。
如果只从军事上评价岳飞,那么他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人,几乎找不到缺点 。南宋的君王也是非常支持岳飞的军事行动,但是岳飞提出的口号彻底让他打破了自己的梦想,岳飞主张迎回宋钦宗和宋徽宗 。如果他们两个都回来,那么现在宋朝的君主位置非常的尴尬,可能手中的权力就保不住了,这可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 。宋朝的君主以为岳飞不会取得这么大的效果,但是在岳飞拿下这么多地方之后,他开始害怕了,没有想到岳飞这么厉害 。
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面前,宋朝的君王选择了个人利益 。宁愿不收回北方地区,也不能让岳飞迎回宋钦宗和宋徽宗 。首先要保住自己手中的权力,然后才是收回北方地区 。岳飞的这个政治主张和宋高宗的政治主张形成了冲突 。岳飞只是一个带兵打仗的人,在政治方面完全不是宋高宗的对手 。
【岳飞的缺点】表面上是秦桧诬陷岳飞导致岳飞,但是最想杀死岳飞的人是宋高宗 。秦桧和宋高宗达成了一致的政治目标之后,就开始策划了一场阴谋,岳飞成为了这场政治阴谋的牺牲品,
- 车底下滴水是什么原因
- 种植的梅花几年能开花
- 种植地葫芦的方法
- 常见的合金结构钢有哪些
- 新闻的特点是什么
- 嫁给一个好男人是什么样的
- 吵架最后一句话 的伤害最大
- 男孩学影像怎么样
- 电影中那些扎心的台词
- 什么是大小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