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二 )


归纳总结
王安石变法表现在思想精神层面的历史意义,要远大于当时变法无论成败与否的经验教训 。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文章插图
因为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免役、保甲、科举、青苗等新法,在形式和内容有所变化及增损的情况下,均为宋朝以后的历代所延行,说明王安石变法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 。
所以,从思想精神层面来观察,可以说王安石变法是历史上士大夫们首次运用儒家政治理念重建社会秩序的一次有益尝试 。
他们为实践“损有余,补不足”的思想,力图建立 一个较为平等社会的努力,在变法中表现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变法措施中显现出的近现代社会经济理念的诸多端倪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遗产 。
点个关注,发现历史,改变生活
这个说法虽广为流传,说是因司马光等反对半途而废等;但似乎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有偏见的说法:首先,这其实是宋神宗以皇权推行的熙宁变法、熙丰变法,推行过程听不得不同意见,苏轼仅是就变法具体措施提了不同意见,便被罢官下狱差点被杀;虽使“妇子惶惶,如在汤火之中,号泣呼天,无复生望”,却是强势推行的;
所谓变法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推行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外,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亲政继续熙宁法,(1100年)宋徽宗即位继续重用蔡京等推行熙宁法直至“六大国贼”事发,(1127年)靖康二年宋徽宗、宋钦宗父子皇帝被金兵捉去的58年间,除出1086年至1093年哲宗祖母太皇太后高氏用司马光按懿旨停熙宁法7年外,熙宁变法推行了51年;推行期间,朝廷为之增设国库32座,后又添20座,怎说是半途而废呢?
半途而废的其实是范仲淹在庆历三年(1043年),庆历四年(1044年)间向宋仁宗提出解决“冗员”“冗费”“冗兵”,”明黜陟、抑侥幸”等十件,又上疏仁宗”再议兵屯、修京师外城、密定讨伐之谋”等七事 ,并奏请扩大相权,由辅臣兼管军事、官吏升迁等事宜 ,都是切中时敝的;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百姓称赞“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但庆历新政推行1年多便被中止;这才是半途而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