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美食,鄂州的有名小吃?( 二 )


3、关于楚文化的遗存 。湖北也不是唯一受楚文化影响的地区,只是湖北是楚国一段时间的中心,而且是在荆湖地区强大起来的 。楚国祖先是黄帝后裔世居南阳淅川,不是周朝姬发一脉,随姬发讨伐商纣被封三等功臣,各诸侯国嫌弃楚王是边远小族下里巴人,楚王感觉被羞辱自称“我本蛮夷,不与中原类似”迁徙到荆州地区发愤图强,降服巴人消灭了不少周朝分封国,随国、曾国、黄国、蔡国都慢慢被楚国所吞并,最终成为了与周朝同等地位的楚国 。随后征服夏朝后裔吴越之地并与之文化融合,形成了最终意义上的楚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只有夏朝封国吴越和楚国的统治者才能与周王一样称“王”,其他诸侯国只能称“公”,例如:吴王、越王、楚王、姜太公、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可以说楚文化是辉煌大气的长江中游文化与精致的吴越文化的结合体 。精致而辉煌、浪漫而委婉、武勇而刚烈 。其代表就是屈原的离骚、漆器、轻薄的丝织物 。汉朝的建立把长江流域的楚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在一起,真正意义上从地域和文化上完成了中国的大统一,形成了直至现在的汉人概念 。楚人自屈原而来的浪漫主义文化、吴越地区的精致文化自此融入了汉人的血脉 。然而世事流转,历史的变迁无法说清楚这些文化是怎么样慢慢的变化 。如今却成为了一种历史包袱,曾经的楚国地域一部分认为自己才是真正传承楚文化、一部分人承认是楚国地域但把楚人的英雄本地化、一部分地区撇清与楚国的关系 。类似于大明崩溃后一部分番邦自称继承中华衣钵,一部分跟中华划清界限 。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可悲的是这成了地域攻击的话题 。汉朝的时候楚国概念已经不存在了,何况是现在?现在都是中国人,没有必要再把楚国挖出来互相攻击,让内斗成为一种传统 。对于现代人来说历史的变迁,原本土地上的人早已更换了无数次 。楚文化是所有人的共有文化,并不是哪一个地区的文化,不然我们跟韩国人有什么区别呢?
4、现实中的湖北 。经历了近代的北伐、抗日、解放战争 。湖北也没有落后,作为民国三大城市之一的武汉自然就成了中部的核心 。自辛亥革命起湖北人为战争也流血流汗,直至解放后剩下的军人已为数不多 。大部分都牺牲在了路上,永远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我们下辖的阳新县接壤江西,彭德怀带走了两万青壮,一时人口大减 。张之洞在黄石建立的汉冶萍钢铁公司(后来总部迁往汉阳)、远东第一水泥厂华新水泥厂成了日本人垂涎的宝藏 。在这里被杀死和累死的人不计其数,湖北其他地方同样如此 。日本人与国军的武汉大会战中投下的生化武器,遗祸至80年代才消失 。建国后四野在东北培养的干部大批南下,周边各省的人也支援湖北建设,带来了大量的外省新鲜血液 。更是改变了湖北人的气质,也让湖北人的个性慢慢的变得模糊起来 。
历史给了居住在湖北这片土地的人荣耀,但是也不用沉迷于历史上的荣耀,这没有任何用处,这个荣耀也不止属于湖北 。现实中湖北失去了方向,沉沦于和平生活 。改革开放后与大多数内陆省份一样,湖北人不甘于平凡的生活开始去沿海发达地区打工,政府部门也开始学习沿海模式 。奈何对改革开放缺乏本质上的认知,再加上旧时代官僚思想没有转变,湖北一直就在改革浪潮中随波逐流 。湖北的代表更是被人称为中国最大的县城,这让很多人无法接受,但是糟糕的基础建设、市侩蛮霸的码头文化的确影响了整体形象 。虽然武汉的大专院校很多却留不住人才,成了沿海城市的人才储备库 。根源还是小农经济思维和小富即安的心理作祟 。想要改变湖北就必须留住人才,西安给了我们答案 。只要留住这些人才才能改变武汉甚至湖北的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可喜的是整个武汉乃至湖北的人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素质和修养都在提高,慢慢的在改变一些陋习 。勇敢的承认自己的缺点绝不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应该是一种勇敢有担当的表现,知耻而后勇没问题 。近几年国家加强了中部建设,这是武汉的发展机会,如果在这次浪潮中湖北再没有跟上脚步那就希望渺茫,这也是大部分湖北人的想法 。湖北需要把自己的特长:造船、钢铁、航空、光伏、物流、教育、地域区位这些实体基础经济加强做成优势行业才能摆脱目前的境地 。这些基础行业是也是国家稳定的基础,不是那些虚拟经济可以替代的,这也是美国人去工业化的教训 。
看了不少网络上关于湖北的争论,我的建议是:作为湖北人不要再去沉浸于自己的历史,吹嘘自己的历史,这只能让人反感,我们是活在当下 。如果觉得要对得起祖先,那就好好的经营自己的小家培养好下一代,湖北人自己不准备好,就算国家给你机会,你的人口素质达不到要求也不行,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历史已经给了我建议,以屈原为榜样 。做一个文明有素质的人、做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做一个以直报怨、以德服人的人、做一个敢于承认错误的人、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做一个有浪漫情怀的人、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做一个誓死保卫尊严的人 。历史进程中湖北人从来没有缺席,将来也不会缺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