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废除了妃子殉葬制( 二 )


二、明代殉葬制度化
如果说,从前的宫妃殉葬只是时有时无、未成常态,明朝建国之后,大规模的宫妃殉葬却几乎成为定制,人殉竟然成为一种祖制,这就非常残忍无道了 。
明太祖时期,秦王病逝,朱元璋下令让二妃为秦王殉葬 。
到朱元璋崩逝,殉葬的宫妃竟达四十人之多 。随后的明成祖朱棣,遗诏称“丧礼一如高皇帝遗制”,同样采取了宫妃殉葬 。根据文献记载,为朱棣殉葬的宫妃,有十六人 。明仁宗有四妃殉葬,明宣宗则有七妃殉葬,明景帝死后虽是以亲王之礼入葬,但英宗仍以后宫唐氏等人殉葬 。可见,在明代,宫妃殉葬乃是常态,是已经形成制度的 。
不过,几年之后,明英宗却废除了殉葬制度,认为“殉葬非古礼,仁者所不忍,众妃不要殉葬 。至此之后,近200年时间内,明朝诸帝王的后宫,未再出现殉葬之事,这一突兀出现的朱家祖制,总算没能再继续下去 。

朱祁镇废除了妃子殉葬制

文章插图
为何明代前期,会有如此严酷的殉葬制度呢?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为了防止女祸 。
朱元璋对后宫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同时扼制宦官势力,扶持女官进行后宫管理 。
在总结汉唐以来后宫、宦官、外戚祸乱朝政的经验教训之后,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洪武元年,朱元璋让大臣修女诫,命令后宫嫔妃、内外命妇学习 。
《明史》记载:“洪武元年,命儒臣修女诫,谕翰林学士硃升曰:‘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 。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 。至于嫔嫱之属,不过备职事,侍巾栉 。恩宠或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 。历代宫闱,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 。惟明主能察于未然,下此多所惑 。卿等其纂女诫及古贤妃事榀为法者,使后世子孙知所持守 。’”
而以汉代为例,太后干政的事情时有发生,外戚更是拥有足以左右朝政的权力,因此汉武帝在死前赐死钩弋夫人而立其子 。
朱元璋显然想得更多,波及范围更大 。
朱祁镇废除了妃子殉葬制

文章插图
有明一代,后宫妃嫔多数出身不高,外戚势力有限,确实未能酿成大祸 。但殉葬制度之下,牺牲的往往是那些无权无势的妃嫔,除了彰显帝王的权势和无情,并无多大用处 。
明英宗在经历土木堡之变后,钱皇后陪他共历患难,而回国后复辟之事又多有后宫相助,彻悟之下,放后宫们一马,废除这种野蛮范后的制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有些祖制,与时代不符,不尊从也罢 。
三、清朝的政治化殉葬
清朝的殉葬源于民族风俗,满州旧俗确有殉葬之事,而并非效仿明朝 。
《宁古塔志》记载:“男子死,必有一妾殉,当殉者必于主前定之,不容辞,不容僭也 。当殉不哭,艳妆而坐炕上,主妇率众皆下拜而享之 。及时,以弓弦扣环而殒之 。倘不肯殉,则群起而扼之死矣 。“
从史料来看,满人的殉葬,是一妾殉,而不是主妇殉 。
朱祁镇废除了妃子殉葬制

文章插图
那么,问题来了 。
清朝最大的殉葬事件,正是清初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殉葬 。所谓大妃,就是正妃,也就是嫡妻,是主妇,按照习俗,主妇并不是殉葬的人选,妾才是 。
而阿巴亥被殉葬,并非努尔哈赤的意见,而是后来继承皇权的皇太极的意思,目的只是为了除掉自己的皇位竞争者 。
阿巴亥当时传达了努尔哈赤的遗嘱,让多尔衮继位,而她正是多尔衮等三位贝勒的亲生母亲,这种情况显然是皇太极不想看到的,所幸他就借殉葬之名,逼死了阿巴亥,而阿巴亥传达的遗嘱也就不了了之 。
清朝建立后,殉葬制度并不常见,另一起殉葬事件则是清世祖福临,被殉者是他最宠爱的董鄂妃的亲姐姐,另一位董妃,而她被殉葬的理由,竟是惹了宫中众怒 。
由此看来,清朝虽也曾发生殉葬事件,但这并非形成定制,而且也非大规模的宫妃殉葬,而只是极个别事件 。
殉葬制度与文明相悖离,越是靠近现代文明,这种落后野蛮的制度便越不合时宜,早应随着历史的流逝而消亡 。
清朝并未恢复了殉葬陋习,阴魂不散的并非殉葬,而是层出不穷的权力斗争 。
如果说活人殉葬 。
再中国历史上,秦朝以后大规模的活人殉葬已经很少了 。南北朝有过死灰复燃 。但唐朝有陪葬,但是这个在当时是十分光荣的 。宋朝时已经销声匿迹了 。可以说汉朝到宋朝,活人殉葬已经式微,几乎已经成为过去式 。【同时期的辽朝有一些传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