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溥仪传记性电影 , 梁家辉在其中关系颇为复杂 。
1982年 , 梁家辉被导演李翰祥发掘并进入电影圈 。1983年 , 由李翰祥导演 , 梁家辉主演的电影《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接连上映 , 梁家辉凭借《垂帘听政》中的“咸丰皇帝”一角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 。
刚进电影圈就主演了大导演的两部电影 , 并一举夺得金像奖影帝 , 梁家辉的起点之高让人惊诧 , 当然 , 发掘并重用他的导演李翰祥令他感激不尽 , 从此以后 , 梁家辉一直将李翰祥当作自己的恩师 。
1986年 , 由李翰祥导演、梁家辉主演的电影《火龙》上映 , 影片根据溥仪第五任妻子李淑贤所著《他的后半生》改编 , 讲述解放后溥仪作为普通人的后半生经历 。
据梁家辉后来回忆 , 当年李翰祥的计划是拍完《他的后半生》(《火龙》)之后 , 接着拍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 , 但当时内地还没有版权法 , 当版权法刚出来时 , 贝托鲁奇的公司抢先一步买下了《我的前半生》 , 这让李翰祥很生气 , 双方还因此打了官司 。
后来贝托鲁奇找到了梁家辉 , 因为他看了《火龙》之后 , 觉得梁家辉演得很好 , 于是想邀请他继续出演溥仪的前半生《末代皇帝》 , 梁家辉拒绝了:“第一 , 我已经演过溥仪了 , 我已经知道他的结果 , 也知道整个过程 , 第二 , 你现在跟我师父有这么一个官司 ,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拒绝你 。”
后续的事大家也知道了 , 贝托鲁奇选用了演员尊龙 , 拍出了一部拥有强大史诗气息的 历史 电影 , 一举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9项大奖 。
《末代皇帝》在很多影迷心中都是永恒的经典 , 但各有喜好 , 有的观众喜欢的是史诗气质 , 有的观众喜欢的偏偏是人文气息 。
即使是一身荣誉的《末代皇帝》 , 梁家辉也始终认为《火龙》更有中国文化的韵味 , 他觉得贝托鲁奇永远无法理解中国人的文化 , 举个例子 , 就像《火龙》的片名 。
“我们的片名就改得比他(贝托鲁奇)好 , 贝托鲁奇的叫《末代皇帝》 , 我们的叫《火龙》 , 你知道为什么叫《火龙》? ”梁家辉问道 。
见对方摇头后 , 梁家辉解释道:“ 溥仪是中国 历史 上 , 唯一火葬的一条‘龙’ 。”
这里的“唯一”并不严谨 , 但这里的“火葬”却很特别 , 中国 历史 上几乎所有皇帝都是土葬 , 溥仪是为数不多火葬的“皇帝” , 这里的“火葬” , 不只是一个丧葬方式 , 而是一个旧时代结束、新时代开启的标志 , “龙”也在这个交替中消失 , 而溥仪 , 就是见证新旧时代交替的最后一条“火龙” 。
梁家辉对这个片名十分自豪:“你看我们的片名 , 我们的导演 , 贝托鲁奇跟他(李翰祥)比?”
他在《末代皇帝》中饰演少年溥仪 , 被指为这部伟大电影的一处硬伤《末代皇帝》是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的经典之作 , 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60年的跌宕一生 。
这是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的故事片 , 也是1949年以来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全力合作的关于中国的西方电影 。
该片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始音乐等在内的九项奥斯卡金像奖 , 但并未获得一个表演奖项 , 甚至连提名也没有得到 。
语言是限制该片选角的一个重要因素 , 梁朝伟就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英语不够流利 , 打消了竞争成年溥仪角色的念头 。
梁家辉则是出于对恩师李翰祥的忠诚而拒绝了这个角色 , 李翰祥一直想改编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 , 但版权却被意大利人捷足先登 。李翰祥只好拍了《火龙:爱新觉罗·溥仪的后半生》 , 饰演溥仪的正是梁家辉 。
当时 , 长影厂在拍摄《末代皇后》 , 饰演溥仪的是24岁的姜文 。
- 铅笔芯真的含铅且有毒,铅笔的铅真的有毒吗
-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闭月指的是谁,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闭月指的是谁
- 洛阳桥位于何地,洛阳桥的简要介绍英语
- 马大帅第三部的演员
- 植物红桃k的果实有什么作用
- 植物花胚各部分基数是什么意思
- 关于描写薛宝钗的句子
- 相见恨晚的是什么意思 相见恨晚什么意思啊
- 春节的风俗由来
- 网上kol什么意思 kol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