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钢琴诗人是谁,著名钢琴家郎朗和妻子的照片( 二 )


整30年 。
海顿对音乐的热爱,对人生、世界、自然所持的豁达态度和他乐观坦然的性格,以及18世纪下半叶奥地利松动自由的信仰环境,使他的音乐里充溢着健康、质朴、幽默、轻松的情趣 。他的音乐风格与奥地利维也纳丰富的城市音乐和民间音乐紧密相连,清新明快的旋律、简明清晰的和声,使他的音乐与众不同 。
海顿一生作品颇丰,其数量和所涉及的领域惊人,其最重要的贡献是100多部交响曲和68首弦乐四重奏 。海顿并非交响乐的首创者,在他之前的巴赫和亨德尔等人就为这种体裁进行了尝试 。海顿是在前人基础之上,使交响乐确立规范,因此被后人称为“交响乐之父” 。他把交响曲固定为四个乐章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近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民间气息 。最著名的首推“号角”、“告别”、“惊鄂”、6首“巴黎”、“牛津”、12首“伦敦”等交响曲 。12部《伦敦交响曲》是他最优秀最有名气的作品 。在伦敦,他指挥演出作品,并大获成功,促使他一年半以后再次访问伦敦,并再次获得成功 。两次出访,他写下了最后的12部交响曲,总称为《伦敦交响曲》,这是他同类作品中的最佳之作 。
四重奏创作中,常用“说话的原则”,即把各声部的主题彼此像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 。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 。海顿还有著名的《创世纪》、《四季》两部清唱剧作品 。
钢琴诗人——肖邦
弗利得利克·肖邦(1810一1849)生于华沙的近郊热里亚佐瓦·沃利亚 。他的父亲尼古拉·肖邦原是法国人,后迁波兰,曾参加过1794年波兰民族英雄柯斯秋什科(1746—1817)领导的反抗侵略者的起义 。起义失败后流落华沙,靠教学等工作度日 。后来,他又在家中开设了一所寄宿学校 。从此,他就不再参与政事,只求平安地生活下去 。但是,他和华沙的文化界人士保持有较密切的来往,这对小肖邦的思想成长是有影响的 。
肖邦从小就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不仅能弹钢琴,并能作曲 。七岁时,就发表了他的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 。八岁时,他举行了第一次公开的演奏 。从此,肖邦就以钢琴演奏"神童"的身分,经常被华沙的贵族邀请去演奏,一时成为贵族沙龙中的宠儿 。1825年,前来华沙参加波兰议会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出席了肖邦的一次演奏会,还赐给了肖邦一枚钻石戒指 。肖邦童年、少年时代的这些经历,和他此后的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
肖邦在少年时代,还接触到波兰城乡的民间音乐以及不少波兰爱国人士的进步思想 。1826年起,肖邦正式成为音乐学院的学生,与不少思想进步的师生交往 。这些年里,肖郑经常去乡间度假 。他欣赏祖国的自然风光,倾听农民的歌唱、奏乐,参加乡村的舞会和婚礼 。祖国的文化、民族民间的音乐,就像种子一样,播种在肖邦的心田里 。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的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也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民族 。1772、1793、1795年,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个强国对弱小的波兰进行了三次瓜分 。他们瓜分波兰的领土,奴役波兰的人民,还想扼杀波兰人民的民族意识,以使他们能长久地统治下去 。可是,正如一首波兰爱国歌曲所唱的:"波兰不会灭亡!"波兰人民始终坚持着不屈不挠的爱国斗争 。十九世纪上半叶波兰进步的、民族的浪漫主义文艺,对这个斗争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时,波兰涌现出一批爱国的思想家和文艺家 。他们主张文艺要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要有热爱人民和自由的思想内容,要有丰富的情感色彩 。这些思想对肖邦有着深远的影响 。
肖邦的朋友、波兰诗人维特维茨基在给肖邦的信中写道:"你只要经常记着,民族性,民族性,最后还是民族性……正象波兰有祖国的大自然一样,也有祖国的旋律 。高山、森林、河流、草地都有自己内在的、祖国的音响,虽然并不是每一颗心都能听到它的声音 。"他一再嘱咐肖邦,要"为了人民,通过人民!"肖邦的老师埃尔斯纳也对肖邦说:"你是天才,为人民而写作吧,要写得有通俗性、民族性 。"这一切,给肖邦以后的思想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
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 。它不仅打击了欧洲反动"神圣同盟"的封建统治,也对欧洲各国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这时,波兰的爱国力量又重新振奋起来,秘密的爱国组织也活跃起来 。他们不顾反动当局的逮捕、镇压,酝酿着新的起义 。正是在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肖邦的亲人、老师和朋友们敦促着肖邦出国去深造,并通过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获取荣誉 。为此,肖邦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爱国心使他想留下;事业心又使他想离去 。他写道:“我还在这里,我不能决定启程的日子 。我觉得,我离开华沙就永远不会再回到故乡了 。我深信,我要和故乡永别 。啊,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么可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