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父指的是谁( 三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上李邕》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1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出自唐代李白的《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
1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赏析大鹏是李白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 。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 。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 。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 。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 。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此诗题解 。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 。李邕在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 。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 。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 。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
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鹏自比 。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 。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 。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 。这只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大鹏的神力 。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 。“殊调”指不同凡响的言论 。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当做“大言”来耻笑 。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 。”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诏尊孔子为宣父”(《新唐书·礼乐志》) 。《论语·子罕》中说:“子曰:“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jiéào],显示出少年锐气 。
李邕在开元初年是一位名闻海内的大名士,史载李邕“素负美名,……人间素有声称,后进不识,京洛阡陌聚观,以为古人 。或传眉目有异,衣冠望风,寻访门巷 。”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 。“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
1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翻译及注释全文翻译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也,焉知来之不如今也”,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
注释
1、上:呈上 。
2、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 。
3、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
4、假令:假使,即使 。
5、簸却:激起 。
6、沧溟:大海 。
7、恒:常常 。
8、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
9、余:我 。
10、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
11、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宣父 。
12、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