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斯基摩人是哪个国家的( 三 )


到冬季时,海面冰封,爱斯基摩人就采用另一种方法猎海豹 。海豹属于哺乳类动物,虽然生活在大海中,但却靠肺呼吸,所以必须经常不断地浮到海面呼吸空气,然后再潜入水中 。海豹每吸一次气,可在水下呆7~9分钟,最长可在水中呆20分钟左右 。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它们就会窒息而死 。由于北极地区冬季海面结冰,海豹无法在冰下找到换气的地方,它们就由下而上把冰层凿出一个洞,作为呼吸孔 。爱斯基摩人就是通过寻找海豹呼吸孔来猎捕海豹的 。
加拿大北极地区冬季时海面封冻的时间长达几个月,这段时期是爱斯基摩人食物来源最少的艰苦日子 。这里的库普爱斯基摩人却有非常高明的寻找海豹方法 。他们发动全村的人都到距海岸几公里的冰面上寻找海豹呼吸孔 。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找到一批呼吸孔后,若干名猎手便同时出发,在每一个呼吸孔旁守候一个人 。这样,如果海豹在一个呼吸孔被吓跑,势必要到另一个呼吸孔吸气 。守住一片区域的每一个呼吸孔,海豹就难逃天罗地网了 。采用这种方法,总有一两个猎手每天猎到至少一只海豹 。直到几星期后,这一地区附近的海豹全部消失,于是村里的人再迁往别处狩猎 。
爱斯基摩人也用拉网的办法捕海豹 。找到海豹呼吸孔后,他们在呼吸孔两侧各两米处的地方打一个冰洞,把长4米、宽1米的网布设在两个洞之间的水中 。网的两端用绳子拉出冰面,系在打冰洞时堆在旁边的冰块上 。网的下端,每隔半米缀上石块,使之下沉保持网的垂直 。网的上端要同冰面拉开一段距离,以免网被冻在冰层的底面上 。这样捕捉海豹与一般用粘网捕鱼的原理是一样的 。爱斯基摩猎人通常是下网后,两三天再凿开冰面收取猎物 。
每当春季的阳光开始照耀这片经历漫长寒夜的大地,白昼变得越来越长时,捕海豹的黄金季节就来到了 。海豹从冰下爬到冰面上晒太阳,它们躺在呼吸孔旁边,躲在刨出的冰碴后面 。晒太阳的海豹对四周环境警惕性很高,一听到动静,马上跳入水中不见踪影 。海豹晒太阳的时候,每过一会儿便抬起头,四下巡视一番,看看有没有危险,如果安然无恙,便又低下头享受阳光 。
这种情况下猎人只能一点一点地慢慢接近海豹 。接近海豹时,通常猎人在冰面匍匐前进,等海豹抬头时,便一动不动地躺在原地,把自己也装扮成一只睡着的海豹 。或者干脆趴在冰上,也抬起头四下张望,模仿海豹的动作 。幸运的是,海豹的眼力不太好,难辨真伪 。由于冰面上障碍物很少,难以隐蔽,所以猎人有时用白色帆布做成挡板一样的屏障,像盾牌一样遮住自己 。趁海豹酣然大睡时,猎人迅速向前跑动,而当海豹抬头观望时,猎人立即原地卧倒,停止不动,好像一堆冰雪 。
爱斯基摩人是北极土著居民中分布地域最广的民族,其居住地域从亚洲东海岸一直向东延伸到拉布拉多半岛和格陵兰岛,主要集中在北美大陆 。通常西方人把爱斯基摩人分为东部爱斯基摩人和西部爱斯基摩人 。西部爱斯基摩人指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北部麦肯齐三角洲地区讲因纽特语的居民 。这些地区的爱斯基摩文化深受相邻地区亚洲和美国印第安人文化的影响 。
东部爱斯基摩人指北美北极地区的中部和东部讲因纽特语的居民 。在西方人的眼光中,他们是典型的爱斯基摩人 。东部爱斯基摩人的分布面积占整个爱斯基摩人居住范围的 3/4而人口却只占1/3 。由于东部地区的自然资源没有西部的丰富,所以今天西部地区的爱斯基摩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要比东部地区的高一些 。爱斯基摩人居住地分散,地区差异很大,所以文化差异也很大 。当人们不分青红皂白笼统地称之为爱斯基摩人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爱斯基摩人实际上说着不同的语言 。当然,这些语言属于同一个语系,即现在所说的爱斯克兰特语 。人们相信这个语系和东亚地区的某些语言有关系,只是至今还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说明这一点 。
“爱斯基摩(Eskimos)” 一词是由印第安人首先叫起来的,即“吃生肉的人” 。因为历史上印第安人与爱斯基摩大有矛盾,所以这一名字显然含有贬意 。因此,爱斯基摩人并不喜欢这名字,而将自己称为“因纽特( Inuit)”或“因纽皮特( Inupiat)”人,在爱斯基摩语中即“真正的人”之意 。
爱斯基摩人都是矮个子、黄皮肤、黑头发,这样的容貌特征和蒙古人种相当一致 。近年来的基因研究发现,他们更接近西藏人 。
爱斯基摩人是由从亚洲经两次大迁徙进入北极地区的 。经历了4000多年的历史 。由于气候恶劣,环境严酷,他们基本上是在死亡线上挣扎,能生存繁衍至今,实在是一大奇迹 。他们必须面对长达数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御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和暴风雪,夏天奔忙于汹涌澎湃的大海之中,冬天挣扎于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仅凭一叶轻舟和简单的工具去和地球上最庞大的鲸鱼拼搏,用一根梭标甚至赤手空拳去和陆地上最凶猛的动物之一北极熊较量,一旦打不到猎物,全家人,整个村子,乃至整个部落就会饿死 。因此,应该说,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爱斯基摩人无疑是最强悍、最顽强、最勇敢和最为坚韧不拔的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