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已出土的陶俑身上服饰彩绘颜色的初步统计和分析得知,秦俑的服色种类很多,上衣的颜色有粉绿、朱红、枣红、粉红、粉紫、天蓝、白色、赭石色等,领、袖、襟边等处还镶着彩色边缘 。裤子的颜色一般为粉绿色,还有红色、天蓝、粉紫、白色等 。总之,秦俑的服色色彩艳丽,但没有统一颜色 。在众多的颜色中,粉绿、朱红、粉紫、天蓝四种颜色使用的最多,因此这四种颜色应该是秦俑服饰的主要色彩 。化验表明这些颜色均为矿物质 。红色由辰砂、铅丹、赭石制成 。绿色为孔雀石,蓝色为蓝铜矿,紫色为铅丹与蓝铜矿合成,褐色为褐铁矿,白色为铅白和高岭土,黑色为无定形炭 。这些矿物质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 。秦俑运用了如此丰富的矿物颜料,表明2000多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已能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这些颜料 。这不仅在彩绘艺术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 。
②从俑坑出土陶俑的服色看,官吏与一般战士的服色无明显区别,不同兵种之间的服色也没有区别 。因此,可以说秦代各兵种都没有专有的服色,而且每一兵种中的众多成员的服色也是多种多样而没有统一的颜色规定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西汉初年 。这是因为,虽然旧的制度摧毁了,但新的封建制的服饰等级制度尚未完全确立起来,因而从战国经秦王朝直到西汉初年,在衣服的颜色和质地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多样性的特点,各等级人们之间在服色和衣服质地上并无严格的等级限制,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也反应在了兵马俑身上 。
③秦俑彩绘技术也有许多独到之处 。一般在彩绘之前对陶俑表面先进行处理 。由于陶俑是没有釉的素陶,具有较多的毛细孔,表面不能滑润 。而彩绘则要求毛细孔不易太多,也不能太少,表面不易太滑,也不能太涩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陶俑在烧造之前表面似用极细的泥均匀涂抹,并加以压光,减少了毛孔,又提高了光洁度,同时在陶俑烧造之后,似进行了化学物理处理 。从陶俑陶片断面观察,也证明了陶俑烧造之前表面曾用细泥涂抹,有的部位不只涂抹一次,陶俑表面还涂有一层薄薄的类似以胶质的物质,表面涂胶减少了陶俑两者紧密地粘接起来,使之彩绘不易脱落 。彩绘技法则是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般陶俑的颜面、手、脚面部分先用一层赭石打底,再绘一层白色,再绘一层粉红色,尽量使色调与人体肤色接近 。而袍、短裤、鞋等处的彩绘则是采取平涂一种颜色,只是在衣袖与袖口、甲片与连甲带之间运用不同的色调作对比,更显示出甲衣的质感 。有些胡须、眼眉的处理,则是用黑色绘成一道道细细的毛发 。
总之,彩绘工序复杂,手法多样,着色讲究,充分显示了彩绘的层次和质感,使雕塑与彩绘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其中有些彩绘技法为汉代所继承 。陶俑、陶马彩绘严格模拟实物,但在色调的掌握上以暖色为主,很少使用冷色 。红、蓝、绿等色调的使用,巧妙地表现出秦军威武 。
陶马工艺
①一、二、三号坑出土的陶马,有战车用的车马和骑兵用的鞍马两种,这些马的制作工艺过程是先把马的头、颈、躯干、四肢及尾、耳等分别制作后拼装粘合成为粗胎,再经过二次覆泥修饰、雕刻成型,阴干后入窑焙烧,最后彩绘,完成陶马的制作 。
②陶马出土时,马头已从合缝处破裂,合缝面上残存着粘泥的遗迹,证明马头是用模具制成的 。马头有宽、窄两种,各自作法不同 。窄狭型的马头,合缝线位于马头的正中,左右两片大小相同 。每片的内侧都有按压、锤打的凹窝,说明它们是用模具制作的,然后将两片粘接合在一起制成马头 。所有的马均张口作嘶鸣状,马口的下颔是单独捏塑,并经舌和牙齿的刻划后,再粘接在马头下部的 。宽博型的马头,是由五块泥片拼合粘接而成的,即左、右两侧的面颊各一片,马头的三片均系手塑 。将上述五片拼合粘接在一起后,在内侧合缝线上一般都要覆泥进行加固 。
马头上的附件如马耳、飞鬃的大小、长短和厚薄都不一样,且上面留有用刀削刮、刻划的痕迹,说明这些附件都是单独捏制后再与马头连接的 。陶马的颈部中空,体腔中空,从破裂的合缝看,这些都是由不同形状的泥片拼合而成的,而所有的泥片合缝处,都在内侧覆有一层硬泥,经过锤打使接茬牢固 。陶马体腔内部遗留有成片的麻布纹和细绳纹,以及直径约5厘米的圆形锤窝,说明锤打时衬着麻布或麻绳的编织物 。
马腿和马尾也是单独用手工制成的 。陶马的各个部件分别做好后,即进行拼装组合 。其顺序是由腿到体腔,再接上颈、头、尾,从而组成马体的大型 。每匹陶马重达245公斤,在拼装组合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支架的支撑才能防止马体变形 。
- 什么叫学前教育,什么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有哪些形式?学前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 小汽车逆变器怎么用 汽车逆变器的作用是什么
- phev的车怎么充电 汽车phev是什么意思
- 为什么叫荷兰弟
- 幸福晓露是什么电视剧
- ikka是什么牌子
- i.t是什么档次
- 丁香结中积雪指的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 故意杀人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 このdio是什么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