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老舍( 二 )


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象征性的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
3、人物评价
胡风:“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 。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 。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 。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底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 。”
【谁是老舍】舒乙:“生活中的父亲完全是矛盾的 。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 。很严肃、很封闭 。但是只要有人来,一听见朋友的声音 。他马上很活跃了,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很谈得来 。仔细想来,父亲也矛盾 。因为他对生活、对写作极认真勤奋;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有情趣,爱生活 。”
朱光潜:“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
樊骏评价幽默之于老舍:“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幽默,,就没有了老舍,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与地位 。”
4、人物影响
文艺影响
老舍致力于文学的普及和曲艺的改造,是民间曲艺改革的一位先驱者 。
政治影响
老舍和郭沫若等人组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担任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负责领导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老舍在担任总务部主任期间团结了全国的抗战文人,使这一时期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文艺界团结得最好的时期之一 。
文学奖项
为纪念老舍先生以及鼓励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北京市文联和老舍文艺基金会于1999年创立了老舍文学奖,该奖项主要奖励北京籍作者的创作和在京出版和发表的优秀作品,每两至三年评选一次 。
老舍是谁?【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 。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后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学校长 。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 。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 。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 。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
1925年,老舍第一个长篇《老张的哲学》问世,作品取材于老设在北京教育界任职时的经历 。小说揭露了北洋政府统治下,教育界的黑暗和混乱,在艺术上表现出幽默的艺术风格 。
1934年夏到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 。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 。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 。1949年底返回北京 。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 。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 。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风格的行成,达到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 。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 。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 。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 。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