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陵墓在哪里( 二 )


雍正皇帝选择这个泰陵的地势也十分的独特,这里地势复杂,让盗墓者毫无依据的判断,暮穴的准确位置 。墓葬下面机关重重,稍有不慎就会丧命 。盗墓者为了这点小钱,肯本不敢冒险 。
后来在1980年的时候,当时发现了一个盗洞,考古学家认为,泰陵地宫可能已经被盗了 。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泰陵地宫进行清理发掘,经过仔细看,探发现盗洞只挖了两米,考古学家就停止了对泰陵地宫的发掘,直到现在,他仍然保存完好 。
雍正帝的陵墓在哪里?雍正死后葬在清西陵的泰陵里 。位于距易县15公里的永宁山下,海拔382米,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占地8.47公顷,内葬世宗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 。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 。
雍正葬在哪里雍正即位后,随着政权的不断稳固,开始想起建造陵寝一事 。雍正四年(1726年),诏谕允祥、张廷玉和工部、内务府官员办理陵寝事务 。允祥等臣僚率领术士们,先在归葬顺治与康熙两位皇帝的马兰峪的昌瑞山脚下选择吉地,但没有选中相宜的地方 。后来选中了九凤朝阳山,离孝陵、景陵不远,风水甚佳,得到了雍正的同意 。但后来精通堪舆的臣僚术士再三相度,又认为九凤朝阳山“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 。因此雍正废掉了这处陵址,让臣僚们再行勘察 。但这帮臣僚不知是由于什么缘故,却久久找不到佳穴,又不知出于怎样的一种考虑,雍正开始命怡亲王允祥和汉大臣高其倬舍弃京师以东,到京师西南一带山脉采卜 。允祥等人受命后,经过多处勘察,至易州境内的太平峪,兴隆庄一带发现了“万年吉地”,并回宫竭力向雍正荐引 。按照允祥等人的说法,此处西依云蒙山,北靠泰宁山,东傍丘陵地,南临易水河,堪称:“乾坤聚秀之区,为朝阳会和之所,龙穴砂石,无美不收 。形势理气,诸吉咸备 。”雍正览奏之后,也认为此处是“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 。
但是,若在此处选择陵址,显然违背了子随父葬的制度,雍正不便马上表态,只说那地方虽美,但距父亲的景陵和祖父的孝陵“相去数百里,朕心不忍” 。。而私下却在暗示群僚们为自己寻找依据和借口 。臣僚们心领神会,很快就引经据典,找出了一大堆看起来颇具情理的依据 。允祥联合大学士们奏称道:“汉唐诸陵虽都建于陕西,但汉高祖、汉文帝、景帝、武帝之陵却分布于咸阳、长安、高陵、兴平等县,唐高祖、唐太宗、高宗、玄宗诸陵则分散于三原、醴泉、乾县、蒲城等地 。据此典法,在易州建陵,与古礼不为不合 。且遵化与易州都属畿辅之地,离京师不远,完全可以建陵 。”群臣果然不负厚望,一番引经据典,使雍正的意图得以顺利实施 。雍正八年(1730年),位于易州的泰陵开始动工兴建,至乾隆二年(1737年)宣告竣工,同年三月初二日,雍正帝的梓宫被安葬于泰陵地宫 。至此,清朝入关后沿袭的“昭穆之制”的丧葬规范,被雍正轻而易举地击破,历史在这里无声地拐了弯 。那便是位于北京以东125公里的遵化县马兰峪的清东陵和位于北京以西125公里的易县境内的清西陵 。清朝帝王的陵寝开始以京师为坐标,分为两大陵区,东、西二陵区相距250公里 。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子夜,曾费尽心机、历尽风险得到皇位的雍正,刚刚坐了十三年皇帝,便驾崩于圆明园,后葬于易州泰陵地宫 。
关于雍正的死因,因史书没有记载,讳莫如深,因而不免使人疑窦丛生,传闻颇多 。来自民间的传闻一是被吕四娘刺杀身亡,并将雍正的头颅割掉带走,臣僚们在为其入葬时,铸了一个金头安在雍正的尸身上,以此算完尸入葬了 。一是中毒丧命,当天下午雍正尚在圆明园宫中与臣僚议事,晚间忽然暴病而亡 。
雍正驾崩后,皇四子弘历奉遗诏继承大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乾隆皇帝 。乾隆登基,对雍正的暴卒之因没有查问,以后历朝对此都讳莫如深,不能详考 。要彻底解开这一悬案或要亲眼目睹雍正是否以金头组合全身而入葬,只有打开雍正本人的泰陵才能真相大白 。而这泰陵本身的来历又是一个历史谜团 。
关于这个谜团,民间的传闻是,雍正自畅春园改诏夺嫡、阴谋篡位,随之又弑兄屠弟,不免心中有愧,死后怕受到先皇康熙的降罪责罚,因此决定另选陵址,竟不顾祖制,跑到北京西郊的易州独自建起陵寝来 。这样远隔几百里的康熙就对他无可奈何了 。是耶,非耶?还有待历史学家继续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