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乐与韶乐是什么( 二 )


近义词:完美无缺、十全十美
反义词:一无是处、一无可取、一塌糊涂出处
尽善尽美故事及寓意:
春秋时的齐国流行着两种美妙的音乐--韶乐和武乐 。韶乐起源于上古舜帝时期 , 是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综合艺术 。此音优雅宏盛 , 此舞优美动人武乐是周武王时期的乐名 。其音韵壮阔豪放 , 曲调却有些隐含晦涩之感 , 因此稍逊于韶乐 。
韶乐尤被孔子推崇 , 他听完韶乐后 , 感受到了宁静、甜美和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 。因为它不仅有独特的外在形式 , 而且还有完善的曲调内涵 。它是太平盛世下产生的音乐 , 曲调中处处飞扬着和谐的声音 。
它的内容主要是歌颂舜受禅让而继承了尧的德治 , 并以文德治理天下 。而这正与孔子推崇文治、贬抑武功的政治主张相吻合 。所以孔子认为此乐尽美矣 , 又尽善也” 。武乐也是一种风格独特的音乐 , 但与韶乐相比 , 武乐的内在方面稍有些不足 。因为这里既听得到周代的功德 , 又听得到伐纣的杀机 。故而孔子认为此乐“尽美矣 , 未尽善也” 。
后来孔子遇到了吴国知礼大夫一一吴季札 , 孔子与其论乐 , 当谈到韶乐与武乐的问题时 , 双方志趣相同 , 甚为投机 。为了更好地领会韶乐 , 孔子在齐国整整学了三个月的韶乐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 , 以至于吃肉时都不晓得是什么滋味了 。
寓意.:孔子对韶乐与武乐的评价 , 是有他的政治标准的 。由此表现出了孔子对事物尽善尽美的追求 。通过这个故事表现出完美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一种最佳状态 , 它的吸引力凌驾于万事之上 , 给人以无限的期待 。
请分别概述孔子对韶乐和武乐的评价,并结合以上注解,谈谈你对孔子如此评价的原?【原典】子谓《韶》:“尽美矣 , 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 , 未尽善也 。”《论语·八佾》 【译文】孔子说:“《韶乐》是美到极点了 , 又善到极点了;《武乐》是美到极点了 , 但却不够善 。”
求碧涛 ——相传周朝有个忠臣叫苌弘这个故事?苌弘(?——公元前492年) , 孔子师 。东周蜀人(出生于今四川资中县西北边境与资阳市相邻一带) 。字苌弘 , 周代著名学者、政治家 。少时喜欢读书 , 通晓天文、历数 , 精于音律、乐理 。今资中县发轮乡龙水村有“苌弘祠”、“苌弘读书台”遗址 。据《史记·封禅书》:“苌弘以方事周灵王” 。《天官书》言天数者称“周室史佚、苌弘” , 至周景王时仍任大夫 , 常应对星象吉凶征兆之事 。周敬王即位(公元前519) , 参谋迁都辅佐兴邦有功 , 升任内史大夫 , 执掌朝政 , 周敬王二十四至二十五年间(公元前496——公元前495年)孔丘曾访苌弘 , 请教和探讨音乐与天文知识 。二十八年(公元前492年) , 赵简子派晋大夫叔向施反间计 , 周敬王信谗杀苌弘(见《左传》衷公三年) , 世传蜀人藏其血 , 3年后化为碧玉(见《望庄子·外物篇》《升庵外集》) 。“有祠在青泥坊 , 数里之仙 , 土色尚青 。”(见《图经》 。)《资阳县志》《资中县志》有传 。
苌弘 , 字叙 , 古资中县(现资阳市雁江区)人 , 公元前(575-492年) 。据《图经》载“苌弘、资中人 , 有祠在青泥坊 , 数里之内土色尚青 。”又据 , 《庄子.外物篇》载:“苌弘蜀人 , 被杀之后 , 血流不止 , 蜀人藏其血 , 三年之后化为碧 。”成语“碧血化珠”、“碧血丹心”即由此而来 。
苌弘博学多才 , 知天文地理 , 精星象音律 , 常与周景王交往 , 孔子在齐久仰其名其才 , 于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前往周国造访苌弘 , 求教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和不解之处 。
孔子在请教苌弘韶乐与武乐异同后最后问苌弘道:武乐与韶乐孰为轩轾?苌弘道:武乐为周武王之乐名 , 韶乐为虞舜之乐名 , 若以二者之功业论 , 舜是继尧之后治理天下 , 武王伐纣以救万民 , 皆功昭日月 , 无分轩轾 。然则就乐论乐 , 韶乐之声容宏盛 , 字义尽美;武乐之声容虽美 , 曲调节器却隐含晦涩 , 稍逊于韶乐 。故尔武乐尽美而不尽善 , 唯韶乐可称尽善尽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