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诗人埃内斯托·科塔萨尔,现代阿根廷文学发展进程中各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有哪些( 三 )


13、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1975)
14、约翰•欧文《加普的世界》(1978,中译为《诱惑》)
15、威廉•斯泰伦《苏菲的抉择》(1979) 16、艾丽丝•沃克《紫颜色》(1982)
17、威廉•肯尼迪《斑鸠菊》(1983,中译为《铁草》)
18、拉里•麦克默特里《孤独鸽》(1986) 19、托妮•莫里森《宠儿》(1987)
20、E.L.多克特罗《比利•巴思格特》(1989)
21、简•斯迈利《一千英亩》(1991)
加拿大(2部)
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1992)
卡萝尔•希尔兹《斯通家史札记》(1995)文学崛起的标志性人物 。
澳大利亚(3部)
帕特里克•怀特《人树》(1955)
汤玛斯•肯纳利《辛德勒的名单》(1982)
彼得•凯里《奥斯卡和露辛达》(1988)
英国(9部)
伊夫林•沃《旧地重游》(1945) 格雷厄姆•格林《问题的核心》(1948)
威廉•戈尔丁《蝇王》(1954)
莫丽尔•斯帕克《布罗迪小姐的青春》(1961)
安东尼•伯吉斯《发条橙》(1962)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1962)
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1969)
维•苏•奈保尔《大河湾》(1979,原为《特立尼达人》)
A.S.拜厄特《占有》(1990)
爱尔兰(1部)
J.唐利维《姜人》(1956,书名又译《眼线》)
法国(16部)
阿尔贝•加缪《鼠疫》(1947)
让•吉奥诺《屋顶轻骑兵》(1951)
弗朗索瓦丝•萨冈《你好,忧愁》(1954)
阿•罗伯—格里耶《橡皮》(1953)
米歇尔•布托尔《变》(1957)
雷蒙•格诺《地铁姑娘扎姬》(1959)
克洛德•西蒙《弗兰德公路》(1960)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熔炼》(1968)
勒克莱齐奥《战争》(1970)
米歇尔•图尼埃《桤木王》(1970)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暗铺街》(1978)
乔治•佩雷克《人生拼图版》(1978)
菲利浦•索莱尔斯《女人们》(1983)
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1984)
安德列•马奇诺《法兰西遗嘱》(1995)
让•埃什诺兹《我走了》(1999)
德国(5部)
E.P.雷马克《凯旋门》(1946)
君特•格拉斯《铁皮鼓》(1959)
西格弗里德•伦茨《德语课》(1968)
海因里希•伯尔《莱尼和他们》(1971,又译名《女士及众生相》)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香水》(1985)
瑞士(1部)
马克斯•弗里施《能干的法贝尔》(1957)
意大利(3部)
托•迪•兰佩杜萨《豹》(1958)
伊塔洛•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1979)
翁贝尔托•埃科《玫瑰的名字》(1980)
俄罗斯(4部)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1957)
布尔加科夫《大师与玛格丽特》(1966)
索尔仁尼琴《癌症房》(1970)
阿斯塔菲耶夫《鱼王》(1975)
希腊(1部)
尼可斯•卡赞扎基斯《基督的最后诱惑》(1955)
塞尔维亚(1部)
米洛拉德•帕维奇《哈扎尔辞典》(1984)
捷克(2部)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1982)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84)
西班牙(1部)
佛朗西斯科•阿亚拉《惨死如狗》(1958)
葡萄牙(1部)
若泽•萨拉马戈《修道院纪事》(1982)
拉丁美洲(总计23部)
巴西(2部)
吉马朗埃斯•罗萨《广阔的腹地:条条小径》(1956)
若热•亚马多《加布里埃拉》(1958)
墨西哥(4部)
胡安•鲁尔福《佩德罗•巴拉莫》(1955)
卡洛斯•富恩特斯《阿尔特米奥•克鲁斯之死》(1962)
德尔•帕索《帝国轶闻》(1987)
劳拉•埃斯基韦尔《恰似水于巧克力》(1989)
危地马拉(1部)
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1949)
多米尼加联邦(1部)
简•里斯《藻海无边》(1966)
古巴(3部)
莱萨马•利马《天堂》(1966)
卡夫雷拉•因方特《三只忧伤的老虎》(1967)
塞维罗•萨多伊《眼镜蛇》(1972)
哥伦比亚(2部)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