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记读后感( 七 )


“终于我发现我在怀念没有画廊,不知道画廊的蒙昧岁月 。”是真的不怀念吗?真的蒙昧了吗?陈丹青不像是自嘲和揶揄 。我想,在那段看似“蒙昧”实则“激情”的岁月里,任何一个怀有理想之志的艺术家都能实现创作的自我释放,无需任何顾忌、怀疑、自我审视,更没有商业的掣肘,时局的干预,也就更不必在思考“神圣”和“荒谬”的过程中痛苦徘徊了罢……
锁记的读后感 篇9有时候,我希望自己智商高到一定程度,能看到第四维、第五维的世界;有时候,又想,明明活着的那个自己,千万不可以敏感,不要以为能钻进高山谷底、漆黑的深海隧道,实则,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偷窥的乌鸦 。外太空和聊斋差不多只是我思绪乱飞的时候才能碰到的“现实”情境 。十秒之内想完毕,我继续码自己第一篇关于书的字 。
那是纽约琐记 。对 。陈丹青的纽约 。
人人有自己喜欢的城市,但不是人人有机会一粒粒尘土地去触摸他 。一座城,有可能永远只是停留在心里,也可能,会是妄为的勾引 。要你朝向他 。但,无论于谁,那座你爱的城市,不会是要你膜拜的城 。琐碎、琐碎,带着你感情的城,才是 。
那篇序言,被我看作是这些年看到的书中,难得的好文章 。字字珠玑,娓娓道来,似一弯细水流淌而过 。纽约是日与月都难寂寞的大都会,丹青说纽约的文字,却是月光如水的那夜,别样的纽约,艺术的纽约 。
——诸位未必能在这本书中寻获纽约——我并不假设自己有资格谈论这座深邃的城市 。
——艺术深邃吗?哪里还会有一座城,因为艺术而显得深邃,而不是历史?
纽约是 。有这样一座城市,它短短百年时间,靠了疯狂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靠了魔鬼般的欲望和精力,把历史和传统抛之一隅 。少年,中年,老年,一波一折的人怀揣着面向纽约朝圣的梦 。
1982年,画完西藏组画的作者从北京到纽约 。2000年,回头寻觅,他说,突然发现心里远未能忘情于这座伟大的城市 。那里旧人依然,那里,美术馆继续展览着古老历史忘记带走的珍宝 。带着站在北京写纽约,某年,再离开北京写北京的双城之计,陈丹青开始了他的纽约琐记 。
从美术馆、画廊、艺术教育、艺术家交往小段、画室、绘画的观众到最艺术与自由、艺术与艺术家、艺术与良心,再到在纽约看桑兰、对古典艺术的迷恋 。这些探寻纽约,寻找艺术之真善美的小小记忆一点一滴地穿行在这本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