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西汉打下江山的淮阴侯韩信为何不能善终呢( 二 )


韩信是士,但是不是圣人,他有自己的想法抱负,有野心追求 。以他的贡献,想当王也不为过 。但是很不巧,这个理念和刘邦有冲突 。
后来的白马之盟,杀白马立盟约,此为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其要杀牲取血,并用手指蘸血来涂在嘴上,以示恪守盟约 。刘邦的态度也很明确“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刘邦骨子里也是容不得异姓王的,王位一定要姓刘的人来担当 。
白马之盟
在这样的冲突之下,必然掀起大浪 。韩信也是态度坚决的人,王我一定要当 。再反观刘邦,对于军功第一的韩信,不封王也真的说不过去,可韩信却干了一件让刘邦无奈而又愤怒的事情 。
在和项羽决战之前,韩信平定齐国 。给刘邦上书,齐地叛乱不断,是因为齐地没有有威望的人管理,不如你暂时封我为齐王吧 。收到信后,刘邦的肯定处于极度混乱之中 。刘邦想战胜项羽,必须要韩信帮忙,但是刘邦极度不愿意,却又无可奈何 。刘邦秉着成大事的气度,直接封韩信为齐王,也不是什么暂时的,直接就是齐王了 。这事触犯了刘邦大忌,同时他们的君臣关系开始决裂了 。
一统天下后,刘邦也是精明狡诈,把韩信的齐王改成了楚王,目的是收回韩信兵权 。韩信对此不满,但是还是忍了,当王就行,楚王也是王 。
而后来,刘邦把韩信的王爵降成了侯爵,封了淮阴侯,这下他们的君臣关系已经完全决裂了 。至此,韩信不管造反是真是假都不重要了 。刘邦和韩信关系完全崩裂,这样的韩信刘邦容不得 。
而当时刘邦已经老了,刘邦起家晚,成事也晚,当时已经六十岁了,而在古代六十岁算是很高寿了 。当时张良五十万岁,萧何四十八岁 。而韩信呢,才三十四岁,身强力壮 。刘邦年岁已高,一旦刘邦死了,朝野之上,没人能压制住韩信 。所以韩信的死是必然 。而在韩信死后第二年,刘邦就去世了,而江山还是刘家的 。
韩信(约前231-前196),西汉初年异姓诸侯王,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庶孙,为避免与同名的大军事家、淮阴侯韩信相混,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 。韩国被灭后一直在韩国故地生活,后随张良入关任将军之职,不久又任韩国太尉,领兵攻取韩国故地 。韩国平定之后受封韩王 。并随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 。
天下平定后,汉高祖刘邦认为韩信的封地都是战略要地,便将其封地迁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区,迁移封地之后不久,韩国都城马邑被匈奴包围,因韩信屡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怀疑其有异心,韩信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 。汉高祖刘邦率军亲自征讨,韩信逃往匈奴,并多次率军攻打汉朝,还引诱了代相陈豨造反,在其又一次带兵攻汉之时,被将军柴武在参合斩杀 。
汉高祖十年(前197年),韩信命王黄等人劝说陈豨,使其误信而反 。十一年春天,韩信又和匈奴骑兵一起侵入参合,对抗汉朝; 汉朝派遣柴武带兵前去迎击,皇帝把我从里巷平民中提拔上来,使我南面称王,这对我来说是万分荣幸的 。在荥阳保卫战中,我不能以死效忠,而被项羽关押 。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 。等到匈奴进犯马邑,我不能坚守城池,献城投降 。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状 。现在反而为敌人带兵,和将军争战,争这旦夕之间的活头 。这是我的第三条罪状 。
汉朝天下可谓是韩信打下来的,功成名就之后却削兵权、夺爵位;自古功高震主的名将不得善终,只有急流勇退的功臣才能得以善终 。
悲惨丧命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汉军在垓下决战中胜利,项羽自刎乌江 。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终于结束 。垓下之战刚结束,精明狡诈的刘邦首先想到的便是抑制诸侯王,特别是齐王韩信的威势,以免对自己的统治形成威胁 。得到项羽的死讯之后,刘邦立刻驰入韩信的军营中,在韩信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收回韩信的兵权 。接着着力削弱韩信已有的根基,第二年(前201年)春正月,刘邦宣布该封韩信为楚王 。
刘邦此举,是他消灭异性诸侯王的第一步 。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必须依靠像韩信、英布、彭越这些猛将为自己冲锋陷阵,否则便无法战胜勇冠天下的项羽 。但项羽死后,为巩固自己的新政权,刘邦必须逐步铲除异性诸侯王,以免除危险,维持政权的统一 。这是符合当时的需要的 。所以,不管韩信、彭越、英布这些异性诸侯王造不造反,刘邦都不会放过他们 。吕后在长乐宫钟室杀死了韩信,刘邦知道韩信已经死了,又是高兴又是怜惜 。
【为西汉打下江山的淮阴侯韩信为何不能善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