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今年618,平台也没有过去那么强调GMV了,尤其是天猫,什么销售数据都没晒,排名也没了 。这也是我最期望看到的变化 。平台过去比拼GMV,那是江湖地位的象征,但你要知道,最后比拼的还是用户评价、体验、客单价和回头率,这样才会让电商越来越健康,而不是盲目地冲销售额,最后可能什么都没得到 。
事实上能感觉到,消费者对大促的依赖越来越弱了 。我自己从来不在618或者双11买东西,物流压力那么大,我喜欢平时买 。今年疫情影响,物流不畅,一些需求就在线下解决了,我在网上只买了一件衬衫和一套切菜神器 。消费者理性了,平台也跟着变得理性了,比如现在大促晚上8点就开始,以前总是要让人熬到12点以后抢货 。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好的现象 。
我们作为商家,还是希望不要让大促成为常态化的销售,不要在大促之前卖不动,都挤在大促出货,日销还是要稳定,这样才能代表一个品牌的真实水准 。我觉得大促的效应,可能一年会比一年弱,是持续衰减的,这是我个人的判断 。当然,我们也是寄居在平台上发展,还是要跟着平台的节奏来,否则你就没饭吃了 。
文章插图
▲ 方建华晒出自己今年网购的两件东西 。图 / 微信公众号@茵曼老方
从野蛮生长到痛苦转型茵曼算是吃到了互联网平台红利,从2008年创建,最早就是做网络零售服装品牌 。2010年我们第一次做双11没有经验,系统崩了,超卖了过万单,当时顾客只要群起投诉,茵曼旗舰店分分钟被扣分、关店 。那时打出来的折扣是全场5折,商家的毛利也很低,大家鼓足了劲,只想冲击GMV,我们也不例外 。
2013年双11,茵曼一天卖了1.2个亿,拿了那年的女装销售冠军,一战成名 。但是我们备货备了4亿多,现金流的压力非常大 。打第一名是要付出代价的,当时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个牌子,只看到那个数字和冠军,但其实我们是牺牲了盈利的 。
文章插图
▲ 2013年,茵曼双十一活动现场 。图 / 茵曼官方网站截图
我没觉得那是茵曼的高光时刻 。当你取得成绩的时候,有成就感是好的,但是你不要过度兴奋,因为后面的挑战马上就要来了 。事实上,在那之后平台流量的红利就摸到了天花板,我们不得不往线下发展 。
早在2011年,茵曼就在线下开过20家店,没什么人知道 。开了一年之后,我们又悄悄地把这些店关掉了 。到了2015年,我们卷土重来,所有人都不看好 。当时一位同行创始人还和我打赌,说线下肯定做不起来,但我当时就坚持认为,品牌一定要走线下,不走线下就是早死和晚死的问题 。
我们转型线下这条路,一开始走得很艰难,线上和线下完全是两个体系 。
线上没有空间的概念,一个店铺里可以放1万件款式的衣服,但到了线下,你店铺的面积、位置决定了你的租金,你的货品消费者可以试得到、摸得着,它有陈列的讲究 。所以说,线下更注重系列和搭配,以及视觉上的形象包装,而线上更注重一件单品能不能成为爆款 。
我们这些品牌在线上的优势就是性价比,很多传统品牌、国际大牌都还没进入电商市场,不像现在都来了 。那我们刚做线下时也用了线上那套东西,但很快就发现我们卖的衣服件数比线下传统女装品牌多,但是销售额拼不过人家,客单价和连带力对比下来也差太远了,消费者到我们这里来,可能一个人买两件,到别人那里买4件,薄利多销的路子走不通 。
所以后来我们还是得走品牌化的路,把茵曼从一个网络原创品牌转型为棉麻女装品牌,主打穿着的舒适度 。我倒没有觉得说Zara和HM这些快时尚对我们冲击很大,茵曼一直走的是棉麻文艺风,我们未来就是想做到这个风格的天花板,而不是要做一个Zara,也不是要做一个优衣库,定位都是不一样的 。
文章插图
▲ 茵曼定位主打棉麻文艺风 。图 / 茵曼官方宣传照
我们团队曾经也跟我提过,希望能做N个风格、N个系列,最后都被我否决了 。我不是不允许试错,有时候也会让他们尝试一两个系列,等到碰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他们就会回过头来,对我们自己的风格更加坚定 。
比如说年轻化 。茵曼的定位是25到35岁的女性,但团队的人觉得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年轻化,他们要做18到25岁的人群,我当时也让他们试了,但做完以后,他们发现年轻的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并不买账,反而会把我们原先主要年龄的消费者弱化掉了 。
- 阿巴阿巴是什么梗 ,阿巴阿巴这个梗是什么意思
- 空调内机漏水是什么原因,空调内机滴水是怎么回事儿
- 诺维斯是什么礼物,诺维斯peakmen是什么药
- 端午为什么吃煮鸡蛋 端午是什么用煮鸡蛋
- 端午茶的功效有哪些 端午茶的作用是什么
- 盗墓笔记全部系列小说,盗墓笔记全部的顺序是什么,怎么看全集
- 青山郭外斜的上一句,青山郭外斜前面一句是什么
- 男人最幸福的标准是什么
- 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分别是在什么时间研制成功的?
- 望果节相关介绍 望果节是什么族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