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现在市场多少钱一克( 五 )


石农们的寿山石“文化”是几个全世界“通用”的“传说”,诸如女娲补天、凤凰下蛋之类,既可用在铁马冰河的北方,又可用在杏花春雨的江南,只要故事的地点改换一下就行 。艺人们的“理论文化”通常是“一相抵九工”之类的“经验谈”,往往只是“口头文化”,需帮闲的墨客整理成文,才能得以留传 。真正占踞文坛的文人雅士常“惜墨如金”,不屑为这“下里巴人”“浪费”笔墨 。
19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一直沉陷于烽火战乱的严重侵扰之中,诸业俱废,民不聊生 。寿山石雕行业也难于幸免 。解放后,星移斗转,沧海桑田,百废俱兴,寿山石雕艺人的身分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他们从卑微的社会底层一下子变为受人尊敬的民间艺术家 。寿山石雕艺人们自发组织了雕刻组,不久,东、西两大门派又屏弃宗派之见,联合成立了合作社,并发展为后来有数百人的工艺石雕厂,结束了长期以来寿山石雕刻界“各自为战”的“单干”局面 。新老艺人们一起创作、研究,互相取长补短,大大地拓宽了创作的路子及思想的境界 。揉诸派于一堂,结合薄意、镂雕、透雕、链雕等技法,在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其他美术的长处,扩大了题材内容的领域,技艺与素养都大有长进,形成一种技艺上的知识回环 。政府选送艺人到美术院校深造,艺人们在美院中接受艺术熏陶,艺术境界得到提升 。数十年来,每日刻苦练就的“基本功”,和许多零碎的“经验”与靠长期的实践得来的潜在的艺术观有了理论高度的涵盖,使寿山石雕艺产生突破性的进展,寿山石“实践文化”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
实践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文字文化”“缺血”的“贫瘠”局面仍然一时难于改观,文化是需要时间长久的“温养”的 。
得寿山石默想
作者:小山
美石的结晶,源于火焰的洗礼 。瑰丽的寿山石,我细细打量它的通体,其神秘的纹理和不确切、不可捉摸的色彩,太让我惊叹大自然的伟力 。而寿山石破土而出,却是人间一个蹊跷 。据说是和尚们依山修庙,揭去山的植被又凿掉许多岩层,于是宝石的矿脉显现 。
但是,最贵重的石种,埋藏于山脚田间,溪水潺潺,蜿蜒绕行,石头像婴儿随流水嬉闹来到田埂河沿,耕田人弯身捡起,看着美丽生动,传阅于邻里 。石头不是孤单的,农人们稍加仔细,又可寻到同样区别于普通卵石的这种美石 。几代后,该石价格飙升,命名“田黄” 。
怎么说,这种石头都是从暗处走出到明处,成为人世一种稀罕之物了 。
其实想要描述寿山石的美,是徒然和拙劣的 。不恰当的比喻很多,这里不必引述,因为不对等的对比,常常是人类可笑的附会 。面对高级的东西,假如我们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完全可以沉默就表示尊重了,何必勉强自己大有局限的智能?石头就是石头,过多的定语和形容词也许只是增加了繁琐,败坏了它们天然的质朴简洁 。在形状上,寿山石并无什么特殊,如果人类不剥开泥土或者砾岩裹挟,它们混同凡尘自在,谁又能指认出其宝贵的本质?
然而,人类不仅把它们提取出来,欣喜这宝物的存在,还使它们的价格递增 。宝石当然可以分出等次,珍稀程度取决于它们自身的质量,这原本不算错的 。我不能忍受的是,它们被赋予不同的用途,而使身价显示出富贵与一般来,这就完全违背了石头本身的平等意识 。它们同处于山体田地里,小国寡民,鸡犬相闻,从无相互鄙夷或争斗,即使碰撞呼应,也如同风雨私语,彼此的共存乃天地造化的美意 。
可人们大伤其脑筋来,把石头琢磨出自己要的形态,或治印送与皇上,或雕刻成艺术品对达官贵人献殷勤,或者用小技镂刻成掌上玩物、案几饰物,以为如此石头就身价倍增,有蓬荜生辉之功绩了 。啧,不知道石头们究竟感激不感激?当然,琢玉成器是大功,果真内在的生命被完好发现,因雕刻而出世,那简直形同灵魂复活!但,工匠既凡心功利,石头又如何超凡脱俗?
我若是一块寿山石,我不愿意被如此寄寓富贵悠闲、人为改造得千娇百媚 。苦刑害我失去天然 。成为皇帝印玺如何?他下的谕旨即使是金科玉律,未必不伤害天良 。皇帝腐朽,印章孤寡于陈年旧制中,成了木乃伊 。被供奉达官显贵更可悲了,非君子之交,不过被当成卑鄙交易的一部分,即使在堂皇案几上落座,也是藏污纳垢的明证,从此堕入污泥!至于雕虫之人,主观任意把我变成个非我所愿的样子,小家碧玉地袖珍于装点之事,那种委屈连石头心肠也是要暗自垂泪的,哀莫大于心死啊,人的愚昧常常让自由的心灵窒息而萎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