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节日:壮年 , 多数壮家以农历十二月为岁首 , 十一月末日为除夕 。除夕午后 , 各村寨集体杀一头由各户每年轮流饲养的“社猪” , 祭祀社王后 , 按全寨的户数把猪肉切成若干份 。
用竹签串起来分给各家各户 , 各家把串肉煮熟敬祖先后 , 全家共餐 , 称为过“谊九” , 即过“二十九” , 如同汉族地区农历腊月三十过“除夕”一样 。
壮族风俗习惯是什么啊?详细壮族的习俗:
1、节日:
壮族的节日大多与当地汉族的节日相同 。春节 , 元宵节 , 春秋社会 , 清明 , 端午节 , 中秋节 , 重阳 , 除夕等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也是壮族的老年节日 。壮族有自己特色的节日是“三月三”歌曲节 , “牛魂节”和“中国元节” 。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 , 其中以“三月三”歌节最为隆重 。
“牛魂节” , 又称“牛王节”、“开秧节” 。多在春耕以后的一天进行 , 有的地区固定于农历四月初八进行 , 因为相传这一天是牛王的诞辰 。
农历七月十四日的“中元节” , 又称“鬼节”、“敬祖节” , 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 , 主要内容是祭祖和祀鬼 。这天 , 家家户户杀鸡宰鸭(过去这个节日忌讳用鸡作祭品 , 只能用鸭或鹅祭祀 , 尤以鸭为主 , 这个节日甚至因此也被称为“鸭儿节”) , 蒸糕做馍 , 并用彩色纸裁成四季衣裤 , 以备祭祀之用 。
2、婚姻
壮族多一夫一妻制家庭 。过去 , “女娶男嫁 , 夫从妻居”曾经较为盛行 , 后来过渡到“从夫居”的父系家庭为主 。
直到近、现代 , 壮族农村地区仍普遍存在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 , 新娘出嫁那一天 , 由十来个同辈姐妹陪同到新郎家 , 有的地方当天婚礼过后即回娘家 , 有的地方新娘与同辈姐妹一起在新房中歌唱达旦度过新婚之夜 , 次日一起回娘家 。以后逢农忙或节日才到夫家劳动几天 。一般要到二、三年后或怀孕后才长住夫家 。
这种文化现象被认为是壮族婚姻制度从“从妻居”到“从夫居”转变进程的一种过渡形态 。
3、丧葬
壮族传统的丧葬习俗 , 主要有两大葬法 , 即土葬和火葬 。
清代中叶以后 , 土葬成为主要葬法 。壮族的土葬 , 以“二次葬”为主要葬式 。二次葬 , 也称捡骨葬、拾骨葬 , 壮族称之为“金罈葬”、“金钟葬”等 。
其葬法是:亲属死后 , 以薄棺就近埋葬 , 起“长墓”;待三五年筋肉腐朽后 , 再掘坟开棺捡其骨骸装进陶制的“金罈”中 , 然后择定风水宝地埋葬 , 起“圆墓” 。前述壮族的火葬 , 也是用“金罈”装储骨灰 , 然后择地而葬 , 也属于二次葬式 。
近代以来 , 有个别富贵之人 , 为显示自己的身份 , 一次葬非常隆重 , 墓地也建得异常堂皇 , 不再做二次葬 , 民间称之为“大葬” 。不过 , 在一般民众观念中 , 对此种葬式并不看重 , 也不认可。
扩展资料:
壮族禁忌: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 , 一般都要脱鞋 。
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中 , 所以到了壮家门外要放下农具 , 脱掉斗笠、帽子 。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 , 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 。
壮族青年结婚 , 忌讳怀孕妇女参加 , 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 。特别是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 。家有产妇 , 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 , 以示禁忌 。不慎闯入产妇家者 , 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 , 送婴儿一套衣服 。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 , 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
壮族是稻作民族 , 十分爱护青蛙 , 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 , 所以到壮族地区 , 严禁捕杀青蛙 , 也不要吃蛙肉 。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 , 壮族都要举行安龙祭祖活动 , 乞求神龙赈灾 。仪式结束后 , 于寨口立碑 , 谢绝外人进寨 。
- 怎么样去验证划线平台的平行位置
- 料酒的作用和用法
- 带有米老鼠标志的衣服品牌是什么?
- 客家话是哪里的方言
- 前驱和后驱的区别是什么
- 5毫米的有机玻璃,大概多少钱一平方
- 张家界是哪个省的城市,张家界在哪个省
- 小西红柿,粉娘 圣女果是转基因的吗,圣女果到底是不是转基因的?
- 杨公忌日是哪几天,阳公节是每年的哪些天2021
- 枸杞与大枣泡酒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