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有几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属于春天的节气有哪些( 三 )


就全国主要农事而言,东北地区立春节气要顶凌耙地、送粪积肥,并做好畜生防疫工作 。华北平原要积极做好春耕准备和兴修水利 。西北地区要为春小麦整地施肥 。华南地区因为气温较高,此时已经展开了全面的春耕春种工作 。西南地区要抓紧耕翻早稻秧田,做好选种、晒种以及夏收作物的田间管理 。
立春是青少年易患病的敏感时期,特别是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的感染,包括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如何预防这些疾病呢?其一,青少年是易感人群,因此要尽量不去公共场所,注意与感冒病人隔离 。其二,春季气候多变,应注意保暖,切忌受寒 。其三,注意居室空气的流通,适度开窗通风换气,必要时关闭门窗,用食醋熏蒸消毒空气 。其四,注意饮食卫生,饮食要清淡,多喝水,不吃或少吃零食 。其五,多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其六,如果患病一定去医院诊治 。
雨水
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雨水有两层意思:一是由降雪转为降雨;二是自“雨水”起天气回暖,南方暖湿气流势力渐强,降水量增多 。“雨水”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已达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在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地区气温已超过10℃,但华北平原气温仍在0℃以下 。在这样的气候背景下,黄淮平原及其以南地区开始降雨,华北平原有时仍会雪花纷飞 。
在农事上,就大田来看,“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多 。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的降水量一般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 。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应及时进行春灌 。淮河以南地区此时一般雨水较多,应做好农田清沟沥水,中耕除草,预防湿害烂根 。华南双季早稻育秧工作已经开始,为防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秧苗的危害,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天气抢晴播种,力争一播全苗 。西北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容易发生火灾 。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防范 。
雨水节气常处春节和元宵节之间,当大家忙忙碌碌、欢欢喜喜过节时,要饮食有度、起居有常,争取过一个健康、快乐、平安、祥和的节日 。在生活上,应改变过节时炸、煮、蒸一大堆食品,每天再“重新热”的习惯 。食物要保持新鲜,慎防变质,患有慢性病的人,更应注意饮食的控制 。例如:慢性胃炎患者,饮食不当更易造成胃黏膜损伤加重;慢性胆囊炎或胰腺炎患者,要减少脂肪的摄入;心脑血管病患者,饮食以清淡为主;痛风患者忌吃海鲜,忌饮酒 。另外,还要注意饮食有节、细嚼慢咽、低糖低盐、戒烟限酒、讲究卫生等良好习惯 。
惊蛰
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惊蛰前后之所以会偶尔大雷,是因为大地温度渐渐升高,地面热气上升或者北上的湿热空气渐活动频繁 。但我国南北跨度大,云南南部一般在11月份能听到雷声,到北京要次年4月下旬才听到 。
惊蛰代表着春耕的开始 。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急需水,一旦缺水就会减产,所以此时对冬小麦、豌豆等要及时浇水 。此时土壤仍处于冻融交替状态,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损失的重要措施 。华南则应及时进行早稻播种,同时做好秧田防寒工作 。
惊蛰时,天气忽冷忽热,湿度增大 。当人体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时,极易受到病原体侵袭,易发生感冒,因此应少去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出汗后立即擦干 。膳食荤素搭配,多吃鸡蛋、鲜鱼、豆腐、蔬菜水果等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 。
春分
“分”即平分的意思,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 。春分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上升到10℃,进入真正的春季 。但天气回暖过程中,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又回到寒冷状态,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叫做“倒春寒” 。
严重的倒春寒不仅使棉花早稻等作物造成烂种烂秧和死苗,还影响油菜的开花授粉,降低产量 。因此,一方面,抗御旱灾仍是春分时节的重要农事活动;另一方面要加强冻害防御 。常用的方法有选用抗寒种子,麦子播种深度合理,增施钾肥,灌水或喷雾等 。
春分雨水多,物品容易发霉 。气温、气压、气流、湿度等气象要素变化无常,所以常引起许多疾病的复发 。要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尽量避免烦恼生气 。要注意保暖防寒,顺应气候变化来增减衣服,以达到保养人体阳气,防病保健功效 。在睡眠方面,春天可晚睡早起 。常到室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 。平时以小运动量的活动为宜,傍晚可以步行、跑步、打太极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