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平原由哪三部分组成( 二 )


东北平原包括北部的松嫩平原、南部的辽河平原和东北部的三江平原三部分 。其中松嫩平原由松花江、嫩江冲积形成 , 它与辽河平原由位于长春市附近的侵蚀低丘——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隔开 , 又合称为松辽平原 , 是东北平原的主体 。三江平原原是被称为“北大荒”的沼泽 , 在被开垦之后成为粮食产区 , 但是原有湿地面积大量减少 。
东北的三江平原则是一个低洼的平坦平原 。过去这里是一个山间盆地 , 每到雨季 , 三条大江的洪水滚滚而来 , 一齐涌向这个排水不畅的低洼原野 , 造成江水泛滥 。再加上这一地区纬度较高 , 冬季漫长 , 气温较低 , 蒸发微弱 , 存于地面的积水蒸发不掉 , 渗不下去 , 更排不出去 , 长年累月的积水就演变成中国有名的大沼泽地 , 成为“除了兔子就是狼 , 光长野草不打粮的北大荒” 。
1949年以后 , 成千上万的部队指战员 , 知识青年和干部群众 , 怀着开发边疆 , 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 , 奔向“北大荒” , 开垦了成千上万亩的荒地 , 建立了数以万计的农场 , 苦战在这千古荒原上 。
东北平原虽然冬季较冷 , 但夏季却很热 , 沼泽地虽然多 , 但土壤中水分充足 。人民群众充分利用不利条件中的有利因素 。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层深厚 , 耕地辽阔 , 有大面积肥沃的黑土 , 宜林则林 , 宜牧则牧 , 采取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原则 , 在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上 , 排干沼泽 , 开垦荒地 , 建商品粮基地 , 设现代化工厂和新农村 , 使千古荒原变成万顷良田 , 使“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
地理位置
东北平原 , 中国最大平原 。又称松辽平原 。位于东北地区中部 。介于北纬40°5′~48°0′ , 东经118°0′~128° 。南北长1000多公里 , 东西宽300~400公里 , 总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 。平原东西两侧为长白山地和大兴安岭山地 , 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地,南端濒辽东湾 。
松嫩平原
西、北、东三面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地的山麓平原和台地,南为松辽分水岭 , 大体呈菱形 。海拔200米左右 , 以嫩江和第二松花江汇合处附近 , 即齐齐哈尔—白城—哈尔滨三角地带为最低 , 排水不畅 。在嫩江下游、乌裕尔河、讷谟尔河、雅鲁河下游形成大面积的沼泽湿地 , 湿地上河曲发达 , 河漫滩宽广 , 泡沼成群 , 还有沼泽湿地型的无尾河 , 如乌裕尔河和霍林河 , 为一特殊的闭流区 。
辽河平原
位于辽东丘陵与辽西丘陵之间 , 铁岭—彰武之南 , 直至辽东湾 , 为一长期沉降区 。地势低平 , 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下 , 沈阳以北较高 , 辽河三角洲近海部分仅2~10米 。有辽河、太子河、浑河、大小凌河、沙河等 , 各河中下游比降小 , 水流缓慢 , 多河曲和沙洲 , 港汊纵横 , 堆积旺盛 , 河床不断抬高 , 汛期常导致排水不畅或河堤决溃 , 酿成洪涝灾害 。辽河携带丰富沉积物 , 使平原不断向辽东湾延伸 。近海部分和古河道内涝积水多成沼泽 , 繁育大片天然和人工芦苇 。
松辽分水岭
由冲积、洪积物组成 , 上覆黄土 。分水岭是更新世时沿断裂上升而形成的 。分水岭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宽150公里左右,海拔200~250米 , 高出松嫩平原50~100米 。分水岭外貌似波状起伏的平原,与南北平原浑为一体 。分水岭位置 , 最初在法库—铁岭一带 , 由于辽河下游平原长期下沉 , 河流溯源侵蚀 , 逐渐向北推移 , 直至目前的通榆—公主岭一带 。
东北平原西南部以西辽河为中心 , 呈沙丘与洼地相间、微波起伏的风沙地貌景观 。地势西高东低,海拔170~250米 。沙丘从西向东、从西南向东北,以流动沙丘为主逐渐过渡为半固定、固定沙丘;沙漠化程度循同方向减轻 。沙丘主要由就地起沙形成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沙丘和沙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目前 , 除甸子地垦为农田外 , 仍多为草原 , 科尔沁草原即分布于此 。地势低洼积水的沼泽湿地则生长有芦苇、蒲草、乌拉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