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的历史文化( 二 )


截至2020年4月,莆田市辖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等一县四区,此外还辖有湄洲岛管委会、湄洲湾北岸管委会两个管委会 。市人民政府驻地莆田市城厢区荔城中大道2169号 。
莆田历史文化有什么莆田市,别称“兴化”,1983年新建的省辖地级市,其行政区域历史悠久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莆田、仙游被正式纳入行政建制以来,已有2200余年,随着历史的兴衰,时局的变迁,莆田市区域的产生、隶属和辖地屡经分合,有着漫长的演变过程,大体可分为远古至立县前、立县后至设郡前、设郡后至撤府前、撤府后至建立新中国前、解放后至设市前、建市后等历史阶段 。文化底蕴深厚,古迹众多,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250多处,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
莆田市历史上素有“文献名邦”之誉,自唐代以来的1200多年间,人才荟萃,名人辈出,在各个时期勇领风骚,垂范后人 。出现林默、林兆恩、蔡襄、郑樵、刘克庄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近70名 。还有许多至今传为佳话的科甲风流 。诸如“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士”,“兄弟两宰相”,“魁亚占双标”,“一方文武魁天下”,“六部尚书占五部” 。还有保持唐章宋韵的莆仙方言,被誉为“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 。
莆田的历史和文化???宋代莆田(时称兴化军)虽偏居东南沿海一隅,但科甲鼎盛,俊秀如林,名扬天下,有“文献之邦”的美誉,成为无可争议的科举文化发达地区 。
进士及第人数众多 。据统计,两宋319年间共举行118次进士考试,录取进士约39000余人,其中福建籍进士7000多人,名列全国第一 。而区区只有三个县的兴化军却“举进士者970余人,预诸科、特奏名者640余人” 。为福建进士总数的1/7强,同时占整个莆田进士总数(自唐至清约2300余人)的70%左右 。这就是说,宋代所取进士中,每39人中就有一个是莆田人 。难怪一代名相王安石会发出赞叹:“兴化多进士 。”
另据《宋史·地理志》和明弘治《兴化府志》的统计,当时兴化军的人口数只占全国总人口的0.5%,但考取的进士数却占全国进士总数的2.5% 。正如邑人蔡襄在《兴化军仙游县登第记序》中所言:“每朝廷取士,率登第言之,举天下郡县,无有绝过吾郡县者 。甚乎,其盛也哉!”所以,无论从考取进士的绝对数来看,还是按照人口比例考取进士数而言,宋代莆田科举都居于福建乃至全国前列,莆田科甲鼎盛由此窥见一斑 。
考取进士者等级较高 。在莆田考取的近1000余名进士中,获等级较高者众多 。据《宋历科状元录》载,宋代共有118名文状元,福建籍状元有19名,其中莆田人就占5名(徐铎、黄公度、郑侨、吴叔告、陈文龙)占福建状元的1/4多 。这些状元及第入仕后,在文学、政事等方面作出相当的成就,并担任了重要职务 。如郑侨、陈文龙官至副宰相,参与执掌朝政徐铎则任至尚书,著述甚丰黄公度更是诗文词赋兼备 。此外,在众多进士中,获榜眼的有6名:陈睦、方天若、蔡佃、李宗师、陈俊卿、黄艾“以赋魁天下者”6名:郑厚、刘夙、林旗、吴锡畴、叶大有、郑泾甫“为别试所第一”3名:宋椿、林虑、林益严 。
进士及第者官居高位多 。宋代是莆田政治精英辈出的时代,而入仕者官居高位更是莆田科举文化的一大特色 。终宋之世,莆田人在《宋史》中立传的有34名,其中进士出身的就占26名出仕官员中位居宰相者3人:蔡京、叶颙、陈俊卿,执政者7人:蔡卞、蔡攸、龚茂良、郑侨、陈卓、陈文龙、黄庸 。还有官至六部尚书者12人:林英、徐铎、蔡修、林大鼐、陈居仁、薛元鼎、刘榘、方大琮、卓得庆、叶大有、刘克庄、方应发侍郎者14人:蔡襄、方会、许敦仁、苏桦、傅义夫、宋棐、林光朝、陈谠、黄黼、黄艾、余崇龟、刘弥正、赵时愿、林彬之 。
登进士第者“文赋名里”多 。为文,是莆田进士入仕后追求的另一个目标 。他们从政之余,不忘诗文,继续勤奋励学 。许多人不仅以诗赋扬名科场,更多的则是著书立说,留传后世,为华夏文化宝库增砖添瓦 。可以说,宋代也是莆田人文荟萃的时代,笔耕高手层出不穷 。据不完全统计,宋时文采焕发、见重名家的莆田进士作家就有二、三十人,其中有以文名当世、为欧阳修深爱的陈动之有朱熹称其“文章见重外夷”的蔡襄有著书百卷、刘敞以为“似两汉儒者”的黄君俞有宋徽宗和曾巩、曾布推重的傅楫有孙觌称其文赋“魁琦玮丽”的傅谅友有徽宗朝四大名儒的徐师仁有绍兴间奏赋第一、号称莆阳文字“开山祖”的郑厚有下笔数千言、王十朋叹为“传世之文”的蒋邕等 。而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当属被誉为南宋三大词人之一的刘克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