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别称叫什么,唐代的著名诗人有哪些别称( 二 )


3、绛纱袍
绛纱袍是深红色直领纱袍 。始于周代 , 楚庄王绛衣博袍以治其国 。汉明帝制定朱衣朝服 , 后世朝服则所谓进贤冠、绛纱袍 , 以纱罗为之 , 一直沿用至明朝 。乾隆未取汉唐衣冠 , 仅吸收汉族帝王服饰的色彩和章法纹饰 。
绛纱袍是宋代皇帝在大朝会、大册命等重大典礼时穿着的服饰 。通天冠 , 二十四梁 , 加金博山 , 绛纱袍以织成云龙红金条纱为之 。绛纱裙 , 白罗方心曲领 , 白袜黑舄 , 正旦、冬至、五日朔大朝会、大册命则服之 。
4、襕衫
襕衫为汉服体系 , 出现在唐代 , 流行于宋明 。襕衫到膝处有一道接缝 , 称为“横襕”——一般认为这道横襕是对衣裳制古意的恪守而刻意加上的 。襕衫领子多用圆领 , 后来的襕衫 , 大致也遵循了这一点 , 只不过领边变宽 , 并且接衽了 。在古代 , 襕衫为职官公服 , 学子亦多穿着 。
至明代 , 圆领襕衫使用更为广泛 。明代出现无膝襕襕衫 , 多以蓝色布料制作 , 乡间也称作“蓝衫” 。下摆处的衣缘较宽 , 而取消了膝襕 , 料想是以衣缘代替膝襕的象征意义 。而有横襕的襕衫并未消失 。明代小说中对襕衫多有描写 , 一般写为秀才等人的装束 。
5、马面裙
马面裙 , 又名“马面褶裙” , 汉服的一种 , 前后共有四个裙门 , 两两重合 , 侧面打裥 , 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 , 俗称“马面” 。马面裙始于明朝(可能可以追溯更早) , 延续至民国 。马面裙或褶裙搭配上袄称袄裙 。
明代马面裙较为简洁 , 两侧的褶大而疏 , 为活褶 。有没有任何装饰的马面裙 , 有装饰底襕的 , 有装饰底襕+膝襕的裙子 。和清代汉人女子所着马面裙不同的是 , 明代马面裙不重视马面的装饰 , 多与裙襕一体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服
不是汉服的别称展开1全部
唐代汉服 , 别称唐装 。唐装是中国的一种服饰 , 指唐制汉服 , 为汉族服饰系统中一种款式 , 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 。代表有齐胸衫裙、唐圆领袍、交领襦裙等 。唐代汉服是唐朝的服装 , 它有公服、圆领袍、半臂、衫裙、帔等 , 装饰有幞头、巾子、鹖冠、革带等 , 布料有蜀锦、绫、罗、夏布等 。
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唐朝 , 进入了全盛时期 , 政治的稳定 , 经济的发达 , 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 , 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 , 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 , 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 , 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 , 其冠服之丰美华丽 , 妆饰之奇异纷繁 , 都令人目不暇接 。
唐制汉服 , 其种类多样 。一种是传统的襦 , 裙装 , 这种风格一般流行在初唐时期 , 基本上是沿袭了自东汉以来华夏妇女传统的上衣下裳制 。人们总说到的衣裳二字 , 其实衣是衣 , 裳是裳 , 衣是上身穿的 , 裳其实是指现代所说的裙子 , 衣与裳分开 。这种妇女的服饰不是连衣 , 而是分两截的穿法一直延续到明末 。上衣的穿法基本上是右衽交领或对襟系上带结 , 下面的裙子围起来系上长长的裙带 , 上衣或者掖里面或者自然的松散着 , 后来这种松散的上衣不断加长 , 一直覆到膝盖部 , 就后来发展成了明代的褙子 。外面直接套上罩衫 , 罩衫一般都很华丽 , 基本上都是拖摆至地 , 有的达几余米 , 比如 , 有的袖阔4尺 , 裾曳地达到5尺 , 因此 , 如同后来的欧洲一样 , 衣摆的长短决定着妇女的身份地位 。罩衫一般都是广袖的 , 广袖就是人们常看到的宽大的袖子 , 唐代的广袖基本呈方片形 , 类似今天的和服袖子 。另外还有一种晚唐时期的礼服 , 都为宫廷命妇所著 , 称为钗钿礼服 。
到了中晚唐时期 , 服装中加强了华夏的传统审美观念 , 开始复古 , 从以显出女子身材为主逐步恢复到秦汉那种宽衣大袖 , 飘逸如仙的风格 , 服式越来越肥 , 这种风格定了型一直影响到后期华夏女装的基本理念 , 既宽松随体肥大 , 这自然在后来也成了礼教所要求的对象 , 柔和自然 , 无形无欲 。中晚唐女装华丽大气 , 一般类似于礼服 , 她们里面直接穿抹胸——抹胸原本是内衣 , 在唐代和裙子结合形成了一体 , 它不系腰带 , 宽松自然 。是中晚唐女装向古代礼仪服饰的过渡的进一步证明 , 这种款式为礼服一层叠一层 , 层数繁多 , 厚重拖摆 , 穿起来很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