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收益 100 倍的 Clubhouse,真能稳赚不赔吗?( 三 )


畅销书《疯传》作者说 , 人类的模仿天性是由人类的先天构造决定的 , 潜在的上瘾机制无疑是 Clubhouse 的另一大魔力 。
Clubhouse 的焦虑
Clubhouse 的突然火爆 , 也引发了一众国内外互联网大厂们的产品焦虑 , 跃跃欲试 。
老牌社交大厂 Twitter 开始试水 " 空间(Spaces)" 的功能 , 作为 Twitter 创立不久的语音聊天室功能 。甚至连视频应用 Netflix 都在 Android 版本的 app 中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纯音频模式 。用户在观看视频时可以在全屏视频播放器的顶部看到一个「关闭视频」的选项 , 用户点击就可以只听声音 , 不看视频 。
而国内的音频创业者也没闲下来 , 前有 72 小时复制一个 Clubhouse 的产品人 , 后有纷纷猜测谁是下一个 Clubhouse , 喜马拉雅、soul 纷纷被纳入想象 。
其实 , 再讨论谁是下一个 Clubhouse 之前 , 可能要回答两个问题 , Clubhouse 的驱动力和商业化的未来在哪儿 。
【投资收益 100 倍的 Clubhouse,真能稳赚不赔吗?】投资人阿文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 " 如果只是想听名人的分享 , 去听 TED 不就行了 , 没必要去下载这个 。就现阶段而言 , 名人玩这个就是图好玩 , 能坚持下来的并不多 。而且名人的时间没有那么便宜 , 长久下来 , 对名人的收益比较小 。其次 , 复制的基因太弱了 , 我们没有一个 sharing 的环境 。再加上产品没有驱动力 , 现在的驱动都靠名人效应 , 这将会和国内的分答一样 , 火了一阵就不会再火了 。"
Tech 星球还采访美国当地的科技行业从事者 , 小麻说 " 没兴趣尝试 , 本来就是一个很小众的东西 , 估计火不了多久 , 被炒作了一阵 , 加上钢铁侠(马斯克)上去发言了 , 才引发了从重心理 。"
这类担心似乎是类 Clubhouse 产品焦虑的根源 , 爆火了 , 之后呢?
如何维持一直活跃的用户群体 , 如何巩固社区内的名人和调性 , 不仅是这款在美国社交软件在中文互联网环境内的存疑点 , 本土的专业人事似乎也不看好 , 德尔 · 约翰逊(Del Johnson)曾是谷歌和甲骨文等互联网大厂员工 , 他在推特上发文说 , 自己曾三度受邀加入 Clubhouse , 但尚未加入 , " 我厌恶所有不基于任何事物的独家俱乐部 。" 其他批评者则指出其估值是荒谬的 , 而另一个问题是规模能否扩大 。
就在一周前 , Clubhous 突然宣布了计划向其平台添加更多功能 , 其中之一就是为其创作者社区提供了一种订阅工具 , 同时 , 还计划推出其他一些货币化技巧 , 例如提示功能和付费活动的门票销售 。目前 , Clubhouse 缺乏任何货币化工具 , 甚至没有广告 。这似乎是才创办一年 , 拿钱拿到手软的 App 上看出了它要亮出商业化利刃的前兆 。
毕竟 , 社交这条赛道已经沉寂很多年了 , 巨头们坚守着自己的领地 , 火很有必要 , 活下去才更重要 , 否则一切账面收益都不过是数字而已 。
来源:Tech星球